成語“奉神”「奉如神明」
成語“奉如神明”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fèng rú shén míng成語簡拼:FRSM
成語注音:ㄈㄥˋ ㄖㄨˊ ㄕㄣˊ ㄇ一ㄥ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補充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奉若神明、奉為神明
成語出處:語出《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象對待神靈那樣崇奉。形容對某人或某種事物極其尊重。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成語用法:奉如神明作謂語、定語;指極其尊重。
成語造句:這件事荒唐得很!這么一條小蛇,怎么把他奉如神明起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
英文翻譯:make a fetish of something
俄文翻譯:дéлать себé кумира
成語“奉如神明”的擴展資料
1. 神仙的稱呼有多少?例如(神靈神明)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浙江衢州稱),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后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后,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財神主管財源的神明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道教賜封并不稱為財神,而是在所官職上加封神明。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一種主管財富的神明。佛教里也有財神:北方多聞天王和善財童子。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道教因這種信仰,將門神納入神系,加以祀奉。古代門神的一種職能,是驅鬼避邪,保障國家平安。這種門神,據說始于神荼、郁壘的稱呼,有種種說法,我們且沿用習慣的說法,仍稱之為神荼、郁壘。他們本是神話人物,漢代民間頗為流行,認為他們有捉魄力的神通。因為他們平時在度塑山大桃樹下,所以人們于除夕時,懸掛挑人、葦索(二神用縛鬼),門上畫二神和虎(二神執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來驅鬼辟邪。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我向各位求一下聯,上聯,帝王將相三軍齊心至信至城全心全意奉神明
上聯:帝王將相三軍齊心至信至誠全心全意奉神明下聯:天地英雄萬眾努力知彼知己有始有終為社稷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把金錢奉為神明,它就會像魔鬼一樣降禍于你。的意思
就是把禍于你的意思是不能把金錢當作自己讓人膲不起的意義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奉的成語有哪些
洗手奉公、
守法奉公、
奉令唯謹、
口體之奉、
奉為神明、
進奉門戶、
曲意奉迎、
奉為圭臬、
等因奉此、
憂國奉公、
奉天承運、
洗手奉職、
信受奉行、
奉若神明、
奉三無私、
嗇己奉公、
曲意承奉、
砥節奉公、
無可奉告、
趨時奉勢、
奉命惟謹、
奉令承教、
奉行故事、
奉為至寶、
奉公守法、
奉公克己、
奉揚仁風、
奉為楷模、
奉如神明、
百般奉承
奉為圭璧、
奉道齋僧、
陽奉陰違、
奉申賀敬、
赤心奉國、
諸善奉行、
奉公如法、
奉公正己、
奉辭伐罪、
克己奉公、
奉公不阿、
以一奉百、
阿諛奉承、
奉頭鼠竄、
奉命唯謹、
潔己奉公、
趨炎奉勢、
廉潔奉公、
奉法者弱則國弱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奉若神明的典故來自?拜托各位大神
東漢時期,樊英精通《五經》和術數,隱居于壺山南面,很多人去拜他為師,他對官府的征召不予理睬,漢順帝以禮征召他。他才不得不來京城洛陽,順帝為他設壇席,對他奉若神明,任他為光祿大夫,可惜他為官并沒什么政績。 【出處】敬之如神明。 《左傳·襄公十四年》記得啊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神明”這個名字翻譯成日語
神明
羅馬音【sinnmei】 假名【しんめい】
例句:
神明の加護を求める:乞求神明的保佑。
彼はそれらの古い規則やしきたりを神圣なものとしてあがめ敬っている:他把這些陳規舊習奉若神明。
神さまのようにたてまつる:奉若神明。
內心やましいところがある:內疚神明。
精神狀態がなお若々しい:神明不衰。
天地神明に誓う在天地神明面前起誓:向天神地祇發誓。
用がすんだとたんにお払い箱だ:(用時奉若神明),閑時棄如敝屣;把人用完就一腳踹開。
大明神:大神明。
天地神明に誓ってうそは言わない:向天地神明發誓決不撒謊。
われわれは外國の進んだ技術を學ば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が,そのすべてをやみくもに崇拝し,神のようにあがめてはいけない:我們要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但不能對他們的一切都頂禮膜拜,奉若神明。
擴展資料:
除了神明還有“神様”表示神。
かみさま【神様】
1、神的敬稱
2、活神仙,能手
例句:
あ、神様(かみさま)、私(わたし)にお言(い)いください。?
啊,神啊,請告訴我(請對我說)。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奉為圭臬是什么意思啊
釋義:意思是比喻把某些言論或事當成自己的準則。
讀音:fèng wéi guī niè
出處:清·錢大昕《六書音韻表序》“此書出,將使海內說經之家奉為圭臬。”
譯文:這本書一發布,就會成為四海之內的學術家的準則。
成語用法:動賓式;作謂語;指十分信奉。
造句:以至于后來上班坐在辦公室里三緘其口的像尊銅人像,下班走在路上五色無主的像個婁阿鼠,把個吃虧是福奉為圭臬,把個不與人爭當成了指導行動的左右銘。
擴展資料:
近義詞:奉若神明
讀音:fèng ruò shén míng
釋義:意思是指崇拜得像迷信者敬神那樣。形容對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譯文:敬仰他如同神明一般。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造句:直到彌留之際,他還在幻想中找尋絲絲慰藉,期望能夠擁有一家連鎖銀行或是幾條船運航線,這樣就能償付那些對他奉若神明的投資者。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奉若神明的意思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樣。形容對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關羽趙云張飛根本打不過,被日本奉為神明!誰才是三國中最無敵的猛將?
個人認為是呂布了,在那個冷兵器混雜且沒有《九陰真經》《九陽神功》《玉女心經》《如來神掌》以及《葵花寶典》等等闖關秘籍的時代,呂布可以說是非常善戰并且最具有“神勇無敵”“以一敵百”這種能力的漢子了。
雖然因為呂布一直以投靠他人的方式。一方看重另一方的才能,而另一方看重對方利,就這樣多次更換義父,但最后無一例外的都自己親手殺了自己的義父而在國內留下了背信棄義的千古罵名,但是在日本的呂布非常的受歡迎儼然已經是一個偶像級別的存在。相當于我國的“關二爺”。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大家都耳熟能詳喜聞樂見了,在三國中還有一個這樣的排名:一呂布、二趙云、三典韋,呂布可謂百年難遇之奇才,但是即使驍勇無人能敵,比起趙云的忠肝義膽還是不值一提的,所以在三國時期趙云排名還是比呂布要高一點的,呂布只能屈居幕后。
在三國中打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不勝枚舉,在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另謀高就再投靠別人,雖然可以說是種很識相的行為,比如張遼在呂布徹底失敗后選擇歸順曹操,這就沒什么可指指點點的。呂布的選擇就比較不一樣,在其義父鼎盛時期將其手刃,然后投靠下一個人,簡直是大逆不道,故此雖然是驍勇善戰的神將,還是斷送在生性多疑唯恐養虎為患的曹操手上。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奉若神明是何意?出自于哪?
【釋義】“奉若神明”比喻對某些人或事物極其尊重。現在多用于貶義。【出處】此典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后漢書·黃瓊傳》載李固給黃瓊的信中作“待若神明”:“近魯陽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設壇席,待若神明。”據《后漢書》記載:東漢時,一些中小地主出身的士人做官的途徑,多是通過公府(三公等大官)征聘和郡國薦舉。這些人往往以不應官府的征召來抬高自己的身份。每拒絕一次,他們的聲望和社會地位便提高一些。封建皇帝為了招攬人才,所以也往往給這些人以很高的待遇。而實際上這些士人中,有很多都是只有虛名卻無真才實學的假名士。漢順帝時,魯陽(今河南魯山縣)有一個叫樊英的人,他精通《五經》和術數之學,隱居于壺山(在今河南泌陽縣東北)南面。因為他很有名氣,所以拜他為師的人很多,官府和一些名士也推薦他。但州郡禮聘,公卿薦舉,他都不愿接受。后來,順帝以禮征召他,無奈之下他才來到京都洛陽,但仍稱病不起。順帝見此,為他設了壇席,像侍奉神仙一樣地對待他,他才不敢再加推辭,后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官名)。但樊英上任后,能力一般,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表現。“奉若神明”就是尊敬得像迷信的人敬神一樣。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奉若神明是什么意思
奉若神明,成語,意思是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樣。形容對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出自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2. 神明如何供奉
神明的供奉要分人,上中下士各有一種供奉方法:一:上士,神明存心,諸惡不作諸善奉行,凡經典之言一律以身行之。二:中士,香燭祭品神像飾品,六欲所求貪之禱告。若即若存,善惡兩參。三:下士,聞之大笑,見之不屑。追逐六欲流浪生死。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