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俗”「匡謬正俗」
成語“匡謬正俗”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匡謬正俗成語讀音:kuāng miù zhèng sú
成語簡拼:KMZS
成語注音:ㄎㄨㄤ ㄇ一ㄡˋ ㄓㄥˋ ㄙㄨ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唐·顏師古有《匡謬正俗》八卷。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譽亦譽,人毀亦毀,因其一節之長,遺其全體之短,習非勝是,好惡不公,有起而匡謬正俗者,輒謂傷忠厚焉。”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成語用法:匡謬正俗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匡謬正俗”的擴展資料
1. 在古文中茍是什么意思茍
gǒu
【名】
[1](形聲。從艸,句(gōu)聲。本義:草名。又:菜名)同本義
茍,茍草也。──《說文》
茍貞夫。──《急就篇》。注“茍,草名也。”
茍
gǒu
【形】
[2]隨便,輕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告子上》
又如:一絲不茍;不茍言笑;茍言(言談輕率隨便)
[3]貪求。如:茍利(貪求不正當的利益);茍冒(貪求);茍欲(貪求;不正當的欲望);茍貪(貪求)
[4]卑下。如:茍賤(卑鄙下賤);茍辭(謅媚之言)
茍
gǒu
【副】
[5]姑且;暫且
茍者,偷合之稱。所以行為廉隅,不存德義,謂之茍且。──《匡謬正俗》。按,累呼曰茍且,單呼曰茍。
且茍而賦。──《國語·魯語》
臨財毋茍得。──《禮記·曲禮上》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又如:茍全性命(暫時保全性命);茍簡(茍且簡略);茍止(茍且行事;勉強停止);茍且行止(不正當的行為);茍容(茍且依附。指被貴者所收容接納);茍且因循(得過且過,不求進取);茍免(茍且免于損害)
茍
gǒu
【連】
[6]若;如果;假使
茍富貴,無相忘。──《史記·陳涉世家》
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漢·賈誼《論積貯疏》
又如:茍或(假如;如果);茍能堅持,必將勝利
【漢語大詞典】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孥戮”是什么意思?
孥戮 基本解釋: 1.誅及子孫。 2.說或作奴隸,或加殺戮。 3.多用為殺戮之意。 詞語分開解釋: 孥 : 孥 nú 子女,亦指妻子和兒女:妻孥。孥稚(指兒童)。孥戮(誅及妻子、兒女)。 筆畫數:8;部首? 戮 : 戮 lù 殺:戮尸。殺戮。〔戮力〕合力,并力,如“戮戮同心”。羞辱,侮辱:戮人(罪人)。戮民(?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什么糾正的成語
【補過拾遺】:拾遺:糾正帝王的過失。填補、糾正帝王的過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過失、缺點。
【補偏救弊】:偏:偏差;弊:贊美。補救偏差漏洞,糾正缺點錯誤。
【誠意正心】:誠:真心實意;正:糾正。有真誠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東扶西倒】: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度己以繩】:繩:糾正,約束。指一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度。
【對癥之藥】:針對病根下的藥。比喻糾正缺點錯誤所用的相應辦法。
【扶正祛邪】:祛:去除。扶助正義,去除邪惡。現用來指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格其非心】:格:正;非:不正確。糾正錯誤、不正確的思想。
【撟抂過正】:矯枉過正。指糾正偏差而超過必要的限度。
【撟枉過正】:指糾正偏差而超過必要的限度。
【矯世變俗】:指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風民俗。
【矯世勵俗】:矯世:糾正世風。糾正頹廢的世風,勉勵淳厚的民俗。
【矯枉過當】: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矯枉過正】:矯:扭轉;枉:彎曲。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矯枉過直】: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矯枉過中】: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禁暴正亂】:禁:制止。正:糾正。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亂。亦作“禁暴止亂”、“禁暴誅亂”、“禁亂除暴”、“救亂除暴”、“撥亂誅暴”、“止暴
【糾繆繩違】:繆:通“謬”。糾正錯誤,對違法者繩之以法。
【救偏補弊】:糾正偏向,補救弊端。
【救時厲俗】:匡救時弊,糾正風氣。
【涓涓不壅,終為江河】:壅:堵塞。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終將匯合成為大江大河。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就會釀成大的問題。
【匡救彌縫】:指糾正錯誤,彌補過失。
【匡謬正俗】: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匡其不逮】:匡:糾正。逮:及,達到。不逮:達不到的地方。對于達不到的地方給予糾正或幫助。亦作“匡所不逮”。
【匡正綱紀】:指糾正法度。
【繩愆糾謬】:繩:糾正;愆:過失;謬:錯誤。指糾正過失。
【繩愆糾繆】:改正過失,糾正錯誤。同“繩愆糾謬”。
【繩愆糾違】:改正過失,糾正錯誤。同“繩愆糾謬”。
【順美匡惡】:歌頌美善,糾正過失。
【枉己正人】:枉:彎曲,不正;正:糾正。自己立腳不正,卻要去糾正別人。
【枉矯過激】:猶言矯枉過正。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析疑匡謬】:解析疑義,糾正謬誤。
【隙大墻壞】:墻縫大了就要倒。比喻錯誤不及時糾正,就會造成禍害。
【一匡天下】:匡:糾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統治所及的地方,即整個中國。糾正混亂局勢,使天下安定下來。
【予違汝弼】:違:過失;弼:糾正。我有過失,你就來糾正。古代帝王鼓勵臣下隨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話。
【遠水救不了近火】:遠距離的水熄滅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緩慢的糾正或抵制邪惡的東西不可能應付緊急的狀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正有什么成語
正本澄源 正本清源 正本溯源 正大不阿正大高明 正大光明 正大堂皇 正大堂煌正道坦途 正道直行 正點背畫 正兒八經正兒巴經 正法眼藏 正法直度 正復為奇正冠李下 正冠納履 正襟安坐 正己守道正諫不諱 正襟危坐 正經八百 正經八擺正經八板 正經八本 正理平治 正名定分正名責實 正明公道 正氣凜然 正人君子正人先正己 正容亢色 正色敢言 正色厲聲正色立朝 正色危言 正色直繩 正色直言正身率下 正身明法 正身清心 正聲雅音正始之音 正視繩行 正頭香主 正心誠意正言不諱 正言厲色 正言厲顏 正言若反正言直諫 正顏厲色 正義凜然 正正經經正正氣氣 正正堂堂 正正之旗 正枝正葉正直公平 正直無私 正直無邪 正中己懷正中下懷 秉正無私 不正之風 持正不阿持正不撓 純正無邪 詞正理直 反正撥亂反正還淳 返正撥亂 方正不阿 方正不茍方正賢良 方正之士 扶正黜邪 扶正祛邪剛正不阿 剛正無私 公正不阿 公正廉潔公正廉明 公正無私 公正嚴明 歸正返本歸正邱首 歸正守丘 歸正首丘 歸正首邱歸正反本 就正有道 匡正綱紀 理正詞直名正理順 名正言順 明正典刑 奇正相生清正廉潔 清正廉明 舍正從邪 守正不阿守正不回 守正不撓 守正不橈 守正不移心正筆正 心正氣和 以正視聽 義正詞嚴義正辭嚴 義正辭約 字正腔圓 執正持平中正九品 中正無私 中正無邪 安宅正路不務正業 必也正名 聰明正直 垂紳正笏誠心正意 誠意正心 澄源正本 端本正源端端正正 端人正士 方方正正 風華正茂奉公正己 公明正大 光明正大 公平正直浩然正氣 禁暴正亂 就地正法 匡謬正俗來日正長 凜然正氣 量鑿正枘 名不正,言不順名不正則言不順 明公正道 明公正氣 明公正義明婚正配 明婚正娶 明媒正禮 明媒正娶明堂正道 平康正直 平頭正臉 清廉正直清原正本 清源正本 壽終正寢 堂皇正大堂堂正正 歪打正著 枉己正人 危言正色心地正直 胸中正,眸子瞭 言歸正傳 嚴氣正性一板正經 一本正經 驗明正身 忠果正直作古正經 直言正諫 直言正論 直言正色不當不正 撥亂反正 撥亂返正 辭順理正黜邪崇正 詞嚴義正 詞言義正 辭嚴氣正辭嚴義正 辭嚴誼正 辭嚴意正 大公至正黨邪丑正 黨邪陷正 大中至正 惡直丑正反邪歸正 返邪歸正 圭端臬正 革命反正官清法正 改邪歸正 革邪反正 歸邪返正回邪入正 譎而不正 撟抂過正 九品中正撟枉過正 矯枉過正 矯邪歸正 寬廉平正匡亂反正 降邪從正 廉明公正 廉能清正芒寒色正 蒙以養正 平心持正 強詞奪正棄邪從正 棄邪歸正 去邪歸正 上梁不正上梁不正下梁歪 神清氣正 守文持正 舍邪歸正邪不敵正 邪不伐正 邪不犯正 邪不干正邪不勝正邪不壓正 賢良方正 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習俗的俗組成語
俗不可耐
雅俗共賞
憤世嫉俗
驚世駭俗
凡夫俗子
入鄉隨俗
傷風敗俗
世俗之見
移風易俗
約定俗成
不落俗套
入國問俗
隨俗浮沉
化民成俗
抗塵走俗
風俗人情
匡謬正俗
未能免俗
渾俗和光
不同流俗
超塵拔俗
時移俗易
物殷俗阜
凡桃俗李
隨鄉入俗
阿時趨俗
違世乖俗
簡傲絕俗
入境問俗
離世絕俗
隨俗沉浮
白丁俗客
染風習俗
隨俗雅化
民淳俗厚
矯世變俗
負俗之譏
村夫俗子
憫時病俗
異政殊俗
清曠超俗
俗之所排
流風遺俗
達士拔俗
末俗流弊
俗易風移
俗語常言
安于故俗
卑論儕俗
委曲從俗
省俗觀風
爭天抗俗
遺俗流風
俗手伶工
愚夫俗子
高情邁俗
世俗之言
絕塵拔俗
白俗元輕
棄俗出家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茍的古意及出處
基本釋義
1、姑且,暫且:~安。~延殘喘。~且。~且偷生。
2、馬虎,隨便:~得。~合。不敢~同。
3、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貴,無相忘”。
4、代替姓“芶”。(此姓是因為最初電腦無法打出“芶”而臨時更改的姓,其中還有一部分臨時更改為“敬”)非姓氏
詳細釋義
【名】
1、形聲。從艸,句(gōu)聲。本義:草名。又:菜名。同本義。
茍,茍草也。——《說文》
茍貞夫。——《急就篇》。注“茍,草名也。”
【形】
隨便,輕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告子上》
不茍事言說。——《元史·良吏傳》
又如:一絲不茍;不茍言笑;茍言(言談輕率隨便)
貪求。如:茍利(貪求不正當的利益);茍冒(貪求);茍欲(貪求;不正當的欲望);茍貪(貪求)
卑下。如:茍賤(卑鄙下賤);茍辭(謅媚之言)。
【副】
姑且;暫且。
茍者,偷合之稱。所以行為廉隅,不存德義,謂之茍且。——《匡謬正俗》。按,累呼曰茍且,單呼曰茍。
且茍而賦。——《國語·魯語》
臨財毋茍得。——《禮記·曲禮上》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又如:茍全性命(暫時保全性命);茍簡(茍且簡略);茍止(茍且行事;勉強停止);茍且行止(不正當的行為);茍容(茍且依附。指被貴者所收容接納);茍且因循(得過且過,不求進取);茍免(茍且免于損害)。
【連】
若;如果;假使。
茍富貴,無相忘。——《史記·陳涉世家》
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漢·賈誼《論積貯疏》
茍有可觀,皆有可樂。——宋·蘇軾《超然臺記》
茍公子相助,敢不如命!——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又如:茍或(假如;如果);茍能堅持,必將勝利。
另見gōu;jù
《康熙字典》記載
《申集上》《艸字部》 ·茍
〔古文〕《唐韻》《廣韻》古厚切《集韻》《類篇》《正韻》舉后切,音垢。《說文》草也。 又誠也。《魯語》夫茍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 又且也。《晏子·雜上篇》行廉不為茍得,道義不為茍合。 又但也。《揚子·法言》非茍知之。 又《韓詩外傳》指緣謬辭謂之茍。 又磯名。《水經注》茍磯,亦曰南陽磯。 又姓。《廣韻》漢有茍參。《急就篇》茍貞夫。《注》茍,草名也。所居饒之,因以為氏。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茍吻,草名。 又《類篇》果羽切。《唐韻古音》讀矩。《蔡邕·述行賦》登高斯賦,義有取兮。則善戒惡,豈云茍兮。翩翩獨征,無疇與兮。*(茍)《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音殛。急也。通亟。與茍異。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