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為”字的成語「化為泡影」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化為泡影”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復旦大學首任校長為什么說:我只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琉球國被清朝滅掉百年,為啥琉球人還每年舉行大清冊封?、女朋友要和我分手很堅決,4年的感情就這樣化為泡影了,她心里明明有我,為什么還要和我分手?我該怎么辦、化什么為什么成語、歷史上的第一飛毛腿悍將是誰呢?生前有何成就?、化為泡影的下半句?、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化為泡影”的詞條資料
2:復旦大學首任校長為什么說:我只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3:琉球國被清朝滅掉百年,為啥琉球人還每年舉行大清冊封?
4:女朋友要和我分手很堅決,4年的感情就這樣化為泡影了,她心里明明有我,為什么還要和我分手?我該怎么辦
5:化什么為什么成語
6:歷史上的第一飛毛腿悍將是誰呢?生前有何成就?
7:化為泡影的下半句?
成語“化為泡影”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huà wéi pào yǐng
成語簡拼:HWPY
成語注音:ㄏㄨㄚˋ ㄨㄟˊ ㄆㄠˋ 一ㄥ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化為烏有
讀音糾正:為,不能讀作“wèi”;泡,不能讀作“pāo”。
錯字糾正:化,不能寫作“劃”。
成語辨析:化為泡影和“化為烏有”;都含有“變得不存在”的意思。不同在于:化為泡影多用來指“希望、諾言、計劃”這類還未成為事實的東西落空;“化為烏有”多指本來存在的東西消失。
成語出處:郭沫若《洪波曲 第七章 一》:“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黃河決堤,使豫東成為澤國,也就化為了泡影。”摘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成語解釋:泡:水泡。變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樣;很快就消失。
成語用法:化為泡影動賓式;作謂語;指希望落空。
成語造句:我們要使帝國主義妄圖讓社會主義中國發生“和平演變”的美夢化為泡影。
英文翻譯:come to naught
俄文翻譯:остáться пустым звуком
日文翻譯:水泡に帰(き)す
其他翻譯:<德>wie Seifenblasen zerplatzen
成語“化為泡影”的擴展資料
1. 復旦大學首任校長為什么說:我只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清末,中國走向風雨飄搖,憂國憂民的志士先后涌現,他們或默默付出、或振臂高呼、或以身殉國,他們不曾被歷史淹沒,不曾被人民忘記,他們的故事傳了百年,鮮活如新。其中最讓人動容的一位便是馬相伯,為救國家于萬一,他犧牲了自己之百年人生、后世之安康幸福,未能迎來黑暗后的黎明成了他最大的憾事。
馬相伯的父母都篤信天主教,他少年時的志向是成為一名神父,12歲他便由鎮江去了上海,在徐匯公學學習。他在這所法國創辦的學院學習了18年,對東西方哲學有了深刻研究,掌握了天文、數理、宗教等學科。學的越多他對宗教學說便越懷疑,周圍的種種歧視和因果循環都在推翻著他的虔誠。
1876年爆發了丁戊奇荒,餓死百姓無數,華北地區死者過千萬,百姓瘋狂搶食,人吃人的慘狀也屢見不鮮。馬相伯痛惜黎民之苦,籌措了兩千銀兩救人,教會卻因此將他囚禁起來。馬相伯心里憤懣,對自己崇信的宗教失望至極,自己脫教了。
馬相伯心系國家和百姓,決心要找出一條救國救民之路。當時他的弟弟馬建忠在李鴻章麾下負責外交工作,馬相伯便通過弟弟引薦與李鴻章結識。當時李鴻章正在推行洋務運動,希望實現國家工業改革,對馬相伯十分欣賞,便引他入仕。馬相伯做了李鴻章的事務官,給他翻譯資料,陪他參加國家談判,籌措資金。馬相伯以為國家即將迎來一番新面貌,內心無比激動,加班加點的工作。
可惜美好的愿望很快落空了,甲午之戰中國大敗,才攢起來的一點成果化為泡影。《馬關條約》更使李鴻章背上千古罵名,馬相伯自覺雖勞心勞力,但成果不佳,自己難辭其咎,悔愧萬分。不久馬相伯母親去世,因他脫教致死不肯原諒他,弟弟工作辛勞,累死于崗位上。馬相伯心痛不已,但此時他也清楚意識到只有教育才能救亡圖存,于是他開始籌措辦學。
借著自己與天主教的關聯,他提議向教會捐獻家中全部三千畝田地,教會支持他建一間中西學堂。馬相伯妻子對他此舉非常生氣,帶著大兒子回了老家,結果在途中遇險,兩人雙雙遇難。這對馬相伯無疑是天大的打擊,但辦學不能停,他還是堅持與教會進行了交易。
教會收了土地遲遲不作為,馬相伯無奈之下接受蔡元培邀請,開始私下教授拉丁語,并且說服蔡元培找來一批年輕人共同學習。這一批24個學生學成以后,馬相伯聲名大震,學生越來越多。教會也終于為他找了個辦學堂的地方。
馬相伯對學堂寄予厚望,為其取名震旦,寓意日出東方,前途無量。他提出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宗旨,不分身份高低貴賤,收了大量人才,其中就有因“反詩”被通緝的于右任。于右任后來成為最初一批國民黨員,開啟民國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倡導者。于右任對馬相伯崇敬至極,他與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治學理念都有一部分傳承自馬相伯。
震旦大學的學生們不做禱告,引起了教會的譴責。教會為了架空馬相伯將他軟禁在醫院里。于右任等同學退學來到醫院向馬相伯哭訴,即便學堂散了大家也不放棄學習。馬相伯當即淚流,心痛萬分。最后他還是決定以全部身家換來的學堂向法教會換取自由,帶著學生們出來了。
1905年,嚴復等一眾之名人士支持馬相伯辦學,他們來到吳淞的空置提督府再辦大學,取名復旦,寓意復興震旦,復興中國。馬相伯的二兒子進入復旦大學教美術,但不幸不久就病逝了,只留下年芳18的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一個女兒。
除了復旦大學校長,馬相伯還出任過許多重要職位,如南京市長、政府官員等,但他毫無私心,一心為民。家中沒有半分余錢,日子過得十分窘迫。于右任為其籌措一萬元用以供養孫女,馬相伯卻以這筆錢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女子學園——啟明中學。
91歲的馬相伯身體已經很差了,但聽說爆發了九一八事變后心急如焚,開始寫對聯和壽字賣錢,掙得10萬元悉數捐到戰場上。馬相伯一生清廉無私,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世人無不感念。1939年他百歲生日時,民國政府、延安各機關送上祝福,贊他是國家之光。
馬相伯看著滿目瘡痍、山河破碎的國家,黯然道:“國家未定,百姓尚苦,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流落異國,悔于自己沒有功德,憑白享了些壽祿。”所收壽禮都送到了傷病所贈與官兵將士。
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馬相伯依然放不下國家,回顧百年風雨,竟如孩童一般痛哭起來,“我是一只狗啊,叫了百年也未能將中國叫醒”。同年11月,這位一生獻與國家,獻與教育的老人懷著對家國的憂心與世長辭。
馬相伯陪伴中國走過了最艱難、黑暗的一百年,毫無保留地將自己與家人的將來完全置之度外,為黑暗前的黎明耗盡每一滴心血。
可嘆他未能見到迎來光明的那一刻,未能看到“光復震旦,光復中華”之夢的實現,未能看到復旦莘莘學子們一屆又一屆走出校門,將國家創建得美麗又輝煌。他不是一只狗,他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鐵血戰士,他的號角已將中國喚醒,他的思想在后輩們心中永存。
參考文獻:
《馬相伯傳略》摘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2. 琉球國被清朝滅掉百年,為啥琉球人還每年舉行大清冊封?
琉球王國位于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自古以來,就是東北亞與東南亞貿易往來的中轉站,有“萬國津梁”之稱,貿易極其發達。這個王國在明朝和清朝都曾多次向中國王朝進貢,是中國的藩國。
琉球國原本只有名,沒有姓,到公元1450年時,明朝賜琉球國王姓尚,自此他們才有了姓。清王朝建立后,1654年,琉球國王又派使臣到清王朝請求冊封,清王朝遂封其國王尚質王為琉球王。
在琉球王國謀求與中國王朝交好,尋求中國王朝冊封期間,日本的薩摩藩和江戶幕府等都曾以武力協迫琉球王國向之納貢,但幾百年來,琉球王國一直都心向大明和大清王朝,多次請求這兩個王朝冊封。
雖然琉球離中國太遠,離日本太近,但由于明、清兩個王朝曾經的強大,使得日本不敢明目張膽的吞并琉球王國。
然而,當歷史走進十九世紀后,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大清王朝每況愈下,而日本卻通過明治維新開始逐漸富強起來。清王朝與日本國力的此消彼長,琉球國最終沒逃出被日本吞并的厄運。我們先來看下日本吞并琉球國的過程:
一、1871年,日本以在其國內實施廢藩置縣的名義,單方面強行將琉球國作為令制國編入了鹿兒島縣。
二、1871年,日本直接宣布琉球國所在琉球群島為日本領土,為琉球藩,以時任國王尚泰為藩王,并派兵占領琉球國。
三、1875年7月24日,是任日本明治政府內務大臣的松田道之到達琉球,以日本政府的名義要求琉球國斷絕與清王朝外交關系,并停止向清王朝朝貢的禮儀。規定琉球使用日本年號,廢除琉球國王更迭時接受清王朝冊封的慣例。
通過這三步,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國,將之納入日本的圖。
在這期間,琉球國曾有重建琉球國的機會,但隨著清王朝在甲午戰爭的失敗,化為了泡影。
就在琉球國被吞并的第二年,琉球國的向德宏、林世功等官員悄悄來到了中國,請求清王朝出面交涉。彼時的清王朝似乎還有些實力,馬上派遣了第一任駐日公使何如璋,向日本天并琉球國的事提出了外交抗議。
中日兩國在美國前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的調停下,就琉球國問題開展了商談。
日本方面提出將宮古、八重山兩座島嶼交給中國的“分島改約案”。當時,中國準備接受這個方案,讓琉球國王在這兩座島嶼上復國。不過,琉球國的官員知道后堅決不同意,因為這兩座島嶼極其貧瘠,不適合人類居住。
1880年,代表清朝政府的李鴻章又提出三分琉球的方案。就是將將琉球群島的中部各島還給琉球,琉球復國,而宮古和八重山和以南的各島則劃歸中國,同時,將奄美大島等五座島留給日本。
但這個方案,日本人又不愿意接受,于是,兩方陷入了僵局當中,琉球問題被暫時擱置起來了。然而,緊跟著的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大清王朝的戰敗,再也沒有實力與日本就琉球問題朝廷談判,琉球王國再難復國。
在中日兩國關于琉球問題的談判時,琉球國中的親近清王朝的一派,每逢重大節日,都會穿上傳統服飾,興行原清王朝的冊封儀式,以此來表達期望琉球復國的想法。
再后來呢,日本則允諾美國人在沖繩縣建立一個軍事基地,完全不管沖繩縣當地居民的意見。并且軍事基地的建立,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
不僅如此,美國駐軍對當地居民更是沒有任何的尊重,對此日本政府也不曾管過,以凡事都讓步的態度來處理。
論到了今天,關于琉球群島的歸問題也沒有定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遵循開羅宣言,宣布歸還琉球群島的主。駐琉球的美軍也同意中國和美國共同管理琉球群島。但是,中國即將進入內戰階段,美國獨霸了琉球的管理。
1972年,為了支援日本政府,擴大東亞勢力,美方擅自將琉球諸島的主交給了日本,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認可。琉球自古以來就是獨立國家,日本軍隊早期在這里屠殺了26萬琉球原住民。戰后放任美軍在沖繩建立軍事基地,嚴重妨害了居民的生活。這些不公平待遇曾引起沖繩居民的反對,利益訴求也成為當地人和政府的主要矛盾。2013年,很多沖繩居民自發舉行街頭游行,力圖設立“琉球共和國”,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琉球國本就是被日本用武力搶奪出來的,而其中的居民本身對日本本身就有意見。再加上日本人一步步的緊逼,當地居民的利益一次次的被擠壓。所以當地居民與日本本國的關系在逐漸的疏遠,并且也多次的發起反抗。
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舉辦清朝冊封儀式不僅是沖繩為了吸引游客的噱頭,甚至可能是他們發自內心的一種對歷史的紀念方式。從中原帝國的藩國,到被無情霸占的殖民地,再到國家間利益往來的籌碼,沖繩縣的發展歷程十分坎坷。
這片島嶼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我們不得而知,但關于國家領土和主的問題卻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同時也讓本國人都能記住它曾是大清國的歷史。而大清冊封定于九月的原因,也是為了不讓國人忘了當時時值九月而亡國的痛。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3. 女朋友要和我分手很堅決,4年的感情就這樣化為泡影了,她心里明明有我,為什么還要和我分手?我該怎么辦
電視里面常說:愛她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我說這他媽都是廢話。只有和她在一起才能保證她不會受到傷害,如果敢把自己愛的人交到別人手上,那就不是真愛。所以,證明你愛她、真的在乎她,以她的方式讓她知道。內容來自www.blwype.cn
4. 化什么為什么成語
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化零為整化為泡影化為烏有化險為夷 前倨后恭丟三落四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5. 歷史上的第一飛毛腿悍將是誰呢?生前有何成就?
01
公元498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弘準備南征,命尚書令李沖選拔能征善戰的勇士。
甘肅武都小伙楊大眼滿懷信心地去報名。
楊大眼是氐族人,他這個性十足的名字并不是綽號,他的爺爺楊難當曾任征西大將軍、秦州刺史,也許李沖看到他的履歷,就將他當成心血來潮的官三代,沒有搭理他。
沒進入復選就被刷下來了。
從軍夢即將化為泡影,楊大眼急了,他當面請求李沖再給他一次表現機會。
隨后,他拿出一根三丈長的繩子系在頭發上,雙腳如同加了油門一溜煙跑開,繩子被扯得像離弦的箭,連奔馬都趕不上。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李沖感慨道:“遠古至今,從沒聽說過誰有這樣的能耐!”
于是當場任命他為野戰軍統領。
時高祖自代將南伐,令尚書李沖典遷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日:“尚書不見知聽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見者莫不驚歡。沖曰:“自千載以來,未有逸 才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
現有家根據《魏書》中的這段記載,模擬了楊大眼的奔跑速度,再考慮當時的條件限制,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楊大眼的沖刺速度大約是9米每秒。
堪稱史上第一飛毛腿。
02
楊大眼入伍后如蛟龍得水,隨孝文帝南征一路斬關奪隘,連連攻下五座城池,天下人莫不震驚。
公元499年四月初一,身染重病的孝文帝駕崩,時年33歲。
皇位由次子元恪繼承(拓跋弘對北魏進行了漢化改革,將拓跋姓改為元),史稱宣武帝。
南齊名將裴叔業因為不滿朝政腐敗,將所轄的壽陽拱手獻給北魏。
宣武帝大喜過望,派出十萬人馬前往接應,為防止意外,又令楊大眼先帶兩千人馬入駐壽陽,確保安全后再招呼后繼部隊接管。
楊大眼在這次協防中表現得很沉穩,宣武帝加封他為游擊將軍,出任東荊州刺史。
四年后,當地發生少數民族武裝叛亂,楊大眼率部迎戰,不到一個月就平定了叛軍。
從公元506年四月到第二年十月,南梁連續發起了幾波北伐,宣武帝任命楊大眼為武衛將軍,率軍迎戰。
楊大眼一出手就斬殺敵將兩員,殲敵七千,俘虜數以萬計,還將梁武帝蕭衍的弟弟蕭宏殺得只剩下幾名隨從。
自此,楊大眼的威名傳到了江南。
沒見過他的人以訛傳訛,說他“眼大如車輪”,是個嗜血如命的惡魔。
遇到小孩不聽話,父母就高呼:“楊大眼來了!”
小孩立馬就不敢再哭鬧了。
后來南梁使者拜見楊大眼時,發現他不過是身形魁梧了些,相貌和普通人并沒有兩樣,就感到非常好奇。
楊大眼解釋道:“我的眼睛并不比別人大,只是兩軍對戰時,我圓目怒睜,使得敵人不敢直視。我的眼大,是用在精氣神上,何必一定要像車輪那么大?”
楊大眼擅長騎烈馬,每次作戰都一馬當先,所到之處摧枯拉朽,時人一致認為關羽張飛重生,也莫過如此。
更可貴的是,這么個性如烈火的糙漢子,還有一顆玻璃心。
每次戰斗結束后巡視軍營時,看見士卒們受傷,楊大眼總會心疼得流淚。士兵們感動得不要不要的,逐漸練成了一支無堅不摧的鐵軍。
03
公元507年正月,宣武帝令中山王元英與楊大眼率數十萬大軍圍攻鐘離城。
鐘離大約位于現在的安徽懷遠境內,是南梁的咽喉要地。
梁武帝蕭衍令大將曹景宗率軍二十萬,火速救援鐘離城,一場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鐘離城內僅有三千守軍,但他們憑借城高池深玩命抵抗,楊大眼命人輪番沖擊,晝夜苦攻卻被對方干掉了上萬人。
如此對峙了一個月,宣武帝認為既然鐘離城久攻不下,不宜再戰,詔令元英班師回朝。
但元英認請求再寬限一段時間定能取勝,就在這時曹景宗率的援軍也趕到了,此時再撤軍怕是來不及了。
事已至此,楊大眼只得率領一萬多精騎主動出擊。
不料這一次的對手很強勁,曹景宗以壕溝、鹿角守住陣腳,再命三千弓弩手同時射擊,楊大眼右臂中箭,所率部眾死傷甚多。
三月間,淮河暴漲,北魏軍營陷入一片汪洋,只得在高處扎營,各營用浮橋相通。
曹景宗再出高招,命人扎起竹排載滿干草澆上油脂,縱火后順風而下將浮橋全部燒斷。隨后又組織敢死隊奮力沖殺。
北魏軍互相難以支援被分頭擊潰,死者十余萬。
楊大眼見敗局已定,只能燒掉營地狼狽逃走。
曹景宗乘勝追擊,又俘虜了五萬人。
幾十萬大軍攻取一座小城,非但沒有取勝還將人馬損失殆盡,這是北魏建國以來第一次重大的失敗。
宣武帝大發雷霆,將主帥元英貶為庶民,楊大眼也被發配到如今的遼寧朝陽做了邊防兵。
楊大眼身后的悲劇,就在這時埋下了伏筆。
04
兩年后迫于內憂外患,宣武帝重新啟用楊大眼,任命他前往江淮一帶布防。
楊大眼上任后在淮水上游開挖渠道,成功遏制了南梁的攻勢,宣武帝見他確實有勇有謀,又命他出任少數民族聚居的荊州刺史。
荊州的這些異族人時而投降時而反叛,令朝廷大傷腦筋。
楊大眼赴任后,將所有的部落首領聚集到衙門,然后叫人搬出一堆身穿青衣的草人(青衣是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服飾),待草人被擺好后,楊大眼盤馬彎弓,百米外的草人應聲而倒,將這些人驚得目瞪口呆。
隨后楊大眼指著草人警告他們:“爾等誰再敢叛亂滋事,我就把誰當成這草人射穿!”
就在這時忽然有下來報,所轄縣內有一頭猛虎禍害百姓多人,無人敢去制服。
楊大眼聽罷,不顧眾人勸阻,只身潛入深山將猛虎生擒,然后當著街市上將其斬首,并把虎頭懸掛在城樓上。
從此,當地再也沒有發生過叛亂。
一年后,楊大眼病逝于任上,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可惜竟落得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這樣的結局,還得從他被貶成邊防兵說起。
05
楊大眼的老婆潘氏,是個色藝雙全的女中豪杰。
兩人經常毫不避諱地在眾人面前秀恩愛。
潘氏曾經程到前線探親,楊大眼讓她換上戎裝和自己出雙入對,楊大眼曾當著眾將士的面得意的說:“此潘將軍也!”。
秀恩愛死得快。
楊大眼被貶后,潘氏耐不住寂寞,在洛陽找了好幾個隔壁老王,等楊大眼官復原職后得知此事,先將潘氏幽禁審訊,最后再也不念及當年的潘將軍了,一刀砍死了事,隨后再娶個年輕的老婆元氏。
潘氏給楊大眼留下了三個兒子:長子楊甄生、次子楊領軍、三子楊征南。
三人都是勇武善戰之人,母親被殺時三人在場苦苦哀求也無濟于事,隨即就對父親心懷憤懣。
待續弦元氏懷孕后,楊大眼將三個兒子叫到面前,指著元氏的肚子說:“我死后,我的爵位都由你們這個還沒出世的弟弟繼承,你們幾個蕩婦生的兒子,從今天起就死了這條心,休想從我這拿走任何好處!”。
也不知道楊大眼怎么確定元氏懷的就是兒子。
不過他賭對了,幾個月后,元氏真的就生下了一個男嬰。
只是楊大眼永遠不會知道了。
還沒等兒子出生,楊大眼就在荊州撒手人寰。
三個兒子護送他的靈柩回洛陽安葬,等離洛陽還有七里地時,三人故意拖延時間等天黑,然后闖入父親在洛陽的故居,逼迫繼母元氏交出楊大眼的財產。
元氏咬緊牙關堅稱不知道,三兄弟本想殺她替母親報仇,看到她懷中的孩子又起了惻隱之心,就放過了元氏,撬開楊大眼的棺材,將他的尸身抱起來投奔了梁武帝蕭衍。內容來自www.blwype.cn
6. 化為泡影的下半句?
化為泡影,一切煙消云散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