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獨寡”「孤獨鰥寡」
本頁導讀:此網(wǎng)頁介紹成語“孤獨鰥寡”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nèi)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鰥寡孤獨,王政所先摘抄、鰥寡孤獨什么意思、“鰥寡孤獨”分別是什么意思、鰥寡孤獨指的都是什么人群、睥睨,鰥寡孤獨廢疾者什么意思,包括注音、“鰥寡孤獨”里面孤和獨分別是什么意思?、鰥寡孤獨是什么意思鰥寡孤獨各代表什么?在線等答案.....無獨有偶的獨是什么意思 鰥寡孤獨的獨是什么意思 這兩個獨的異同“鰥寡孤獨”里面孤和獨分別是什么意思?“ 鰥寡孤獨”作何解釋?出自何處?鰥寡孤獨的成語釋義鰥寡孤獨 分別 什么意思?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孤獨鰥寡”的詞條資料
2:鰥寡孤獨,王政所先摘抄
3:鰥寡孤獨什么意思
4:“鰥寡孤獨”分別是什么意思
5:鰥寡孤獨指的都是什么人群
6:睥睨,鰥寡孤獨廢疾者什么意思,包括注音
7:“鰥寡孤獨”里面孤和獨分別是什么意思?
8:鰥寡孤獨是什么意思
成語“孤獨鰥寡”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gū dú guān guǎ
成語簡拼:GDGG
成語注音:ㄍㄨ ㄉㄨˊ ㄍㄨㄢ ㄍㄨㄚ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鰥寡孤獨
成語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本內(nèi)容來自www.blwype.cn
成語解釋: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成語用法:孤獨鰥寡作主語、賓語、定語;不專指一個。
成語“孤獨鰥寡”的擴展資料
1. 鰥寡孤獨,王政所先摘抄官箴集要(明朝汪天錫) 按此篇與王孟箕講宗約同意。而條約更覺周備。自家庭鄉(xiāng)黨。以至涉世應(yīng)務(wù)之道。均列于宗規(guī)。于此見人生一舉足而不可忘祖宗之訓也。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親親長長而天下平。皆此義耳。愿有宗祠者。三復此規(guī)也。 鄉(xiāng)約當遵 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這六句。包盡做人的道理。凡為忠臣。為孝子。為順孫。為圣世良民。皆由此出。無論圣愚。皆曉得此文義。只是不肯著實遵行。故自陷于過惡。祖宗在上。豈忍使子孫輩如此。今于宗祠內(nèi)。仿鄉(xiāng)約儀節(jié)。每朔日。族長督率子弟。齊赴聽講。各宜恭敬體認。共成美俗。 祠墓當展 祠乃祖宗神靈所依。墓乃祖宗體魄所藏。子孫思祖宗不可見。見所依所藏之處。即如見祖宗一般。時而祠祭。時而墓祭。皆展視大禮。必加敬謹。凡棟宇有壞。則葺之。罅漏則補之。垣砌碑石有損。則重整之。蓬棘則剪之。樹木什器。則愛惜之。或被人侵害。盜賣盜葬。則同心合力復之。患無忽小。視無逾時。若使緩延。所費愈大。此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道。族人所宜首講者。 族類當辨 類族辨物。圣人不廢。世以門第相高。間有非族認為族者。或同姓而雜居一里。或自外邑移居本村。或繼同姓子為嗣。其類匪一。然姓雖同而祠不同入。墓不同祭。是非難淆。疑似當辨。儻稱謂亦從叔侄兄弟。后將若之何。故譜內(nèi)必嚴為之防。蓋神不歆非類。處己處人之道。當如是也。 名分當正 非族者辨之。眾人所易知易能也。同族者。實有兄弟叔侄。名分彼此。稱呼自有定序。近世風俗澆漓。或狎于褻昵。或狃于阿承。皆非禮也。至于拜揖必恭。言語必遜。坐次必依先后。不論近族遠族。俱照叔侄序列。情既親洽。心更相安。名門故家之禮。原是如此。又有尊庶母為嫡。躋妾為妻者。大乖綱常。反蒙詬笑。又女子已嫁而歸。輒居客位。是何禮數(shù)。吉水羅念庵先生宅。于歸寧之女。仍依世次。別設(shè)一席。可法也。若同族義男。亦必有約束。不得凌犯疎房長上。有失族誼。且寓防微杜漸之意。 宗族當睦 書曰以親九族。詩曰本支百世。睦族。圣王且爾。況凡眾人乎。觀于萬石君家。子孫醇謹。過里必下車。此風猶有存者。末俗或以富貴驕。或以智力抗。或以頑潑欺凌。雖能爭勝一時。已皆自作罪孽。況相角相仇。循環(huán)不輟。人厭之。天惡之。未有不敗者。何苦如此。嘗謂睦族之要有三。曰尊尊。曰老老。曰賢賢。名分尊行者。尊也。則恭順退遜。不敢觸犯。分雖卑。而齒邁眾。老也。則扶持保護。事以高年之禮。有德行族彥。賢也。賢者乃本宗楨干。則親炙之。景仰之。每事效法。忘分忘年以敬之。此之謂三要。又有四務(wù)。曰矜幼弱。曰恤孤寡。曰周窘急。曰解忿競。幼者稚年。弱者鮮勢。人所易欺。則矜之。一有矜憫之心。自隨處為之效力矣。鰥寡孤獨。王政所先。況乎同族。得于耳聞目擊者乎。則恤之。貧者恤以善言。富者恤以財谷。皆陰德也。衣食窘急。生計無聊。命運亦乖。則周之。量己量彼。可為則為。不必望其報。不必使人知。吾盡吾心焉。人有忿。則爭競。得一人勸之。氣遂平。遇一人助之。氣愈激。然當局而迷者多矣。居間解之。族人之責也。亦積善之一事也。此之謂四務(wù)。引伸觸類。為義田義倉。為義學。為義冢。教養(yǎng)同族。使生死無失所。皆豪杰所當為者。善乎陶淵明之言曰。同源分流。人易世疎。慨焉寤嘆。念茲厥初。范文正公之言曰。宗族于吾。固有親疎。自祖宗視之。則均是子孫。固無親疎。此先賢格言也。人能以祖宗之念為念。自知宗族之當睦矣。 譜牒當重 譜牒所載。皆宗族祖父名諱。孝子順孫。目可得睹。口不可得言。收藏貴密。保守貴久。每歲清明祭祖時。宜各帶所編發(fā)字號原本。到宗祠會看一徧。祭畢。仍各帶回收藏。如有鼠侵油污。磨壞字跡者。族長同族眾。即在祖宗前。量加懲誡。另擇賢能子孫收管。登名于簿。以便稽查。或有不肖輩。鬻譜賣宗。或謄寫原本。瞞眾覓利。致使以贗混真。紊亂支派者。不惟得罪族人。抑且得罪祖宗。眾共黜之。不許入祠。仍會眾呈官。追譜治罪。 閨門當肅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nèi)。圣訓也。君子正家。取法乎此。其閨門未有不嚴肅者。縱使家道貧富不齊。如馌耕采桑。操井臼之類。勢所不免。而清白家風自在。或有不幸寡居。則丹心鐵石。白首冰霜。如古史所載貞烈婦女。炳耀后先。相傳不朽。皆風化之助。亦以三從四德。姆訓夙嫻。養(yǎng)之者素也。若徇利妄娶。門閥不稱。家教無聞。又或賦性不良。兇悍妒忌。傲僻長舌。私溺子女。皆為家之索。罪坐其夫。若本婦委果冥頑。化誨不改。夫亦無如之何者。祠中據(jù)本夫告詞。詢訪的確。當祖宗前。合眾給以除名帖。或屏之外氏之家。亦少有所警矣。要之教婦在初來。擇婦必世德。語曰。逆家子不娶。亂家子不娶。顏氏家訓曰。娶必欲不若吾家者。蓋言娶貧女有益。非謂遷就族類。娶卑陋之女以胎禍也。至于近時惡俗人家。婦女有相聚二三十人。結(jié)社講經(jīng)。不分曉夜者。有跋涉數(shù)千里外。望南海。走東岱。祈福者。有朔望入祠燒香者。有春節(jié)看春。燈節(jié)看燈者。有縱容女婦往來。搬弄是非者。閑家之道。一切嚴禁。庶無他患。 蒙養(yǎng)當豫 閨門之內(nèi)。古人有胎教。又有能言之教。父兄又有小學之教。大學之教。是以子弟易于成材。今俗教子弟者何如。上者。教之作文。取科第功名止矣。功名之上。道德未教也。次者。教之雜字柬箋。以便商賈書計。下者。教之狀詞活套。以為他日刁猾之地。是雖教之。實害之矣。族中各父兄。須知子弟之當教。又須知教法之當正。又須知養(yǎng)正之當豫。七歲便入鄉(xiāng)塾。學字學書。隨其資質(zhì)。漸長有知識。便擇端愨師友。將正經(jīng)書史。嚴加訓迪。務(wù)使變化氣質(zhì)。陶镕德性。他日若做秀才。做官。固為良士。為廉吏。就是為農(nóng)。為工。為商。亦不失為醇謹君子。 婣里當厚 婣者。族之親。里者。族之鄰。遠則情義相關(guān)。近則出門相見。宇宙茫茫。幸而聚集。亦是良緣。況童蒙時。或多同館。或共游嬉。比之路人迥別。凡事皆當從厚。通有無。恤患難。不論曾否相與。俱以誠心和氣遇之。即使彼曾待我薄。我不可以薄待。久之且感而化矣。若恃強凌弱。倚眾暴寡。靠富欺貧。捏故占人田地風水。侵人山林疆界。放債違例。過三分取息。此皆薄惡兇習。天道好還。尤宜急戒。毋自害兒孫也。 職業(yè)當勤 士農(nóng)工商。業(yè)雖不同。皆是本職。勤則職業(yè)修。惰則職業(yè)隳。修則父母妻子。仰事俯育有賴。隳則資身無策。不免姍笑于婣 里。然所謂勤者。非徒盡力。實要盡道。如士者。則須先德行。次文藝。切勿因讀書識字。舞弄文法。顛倒是非。造歌謠。匿名帖。舉監(jiān)生員。不得出入公門。有玷行止。士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農(nóng)者。不得竊田水。縱牲畜作踐。欺賴佃租。工者不可作淫巧。售敝偽器什。商者不得紈袴冶游。酒色浪費。亦不得越四民之外。為僧道。為胥隸。為優(yōu)戲。為椎埋屠宰。若賭博一事。近來相習成風。凡傾家蕩產(chǎn)。招禍速釁。無不由此。犯者。宜會族眾。送官懲治。不則罪坐房長。 賦役當供 以下事上。古今通誼。賦稅力役之征。皆國家法度所系。若拖欠錢糧。躲避差徭。便是不良的百姓。連累里長。惱煩官府。追呼問罪。甚至枷號。身家被虧。玷辱父母。又準不得事。乃要賦役完官。是何算計。故勤業(yè)之人。將一年本等差糧。先要辦納明白。討經(jīng)手印押收票存證。上不欠官錢。何等自在。亦良民職分所當盡者。 爭訟當止 太平百姓。完賦役。無爭訟。便是天堂世界。蓋訟事有害無利。要盤纏。要奔走。若造機關(guān)。又壞心術(shù)。且無論官府廉明何如。到城市。便被歇家撮弄。到衙門。便受胥皂呵叱。伺候幾朝夕。方得見官。理直猶可。理曲到底吃虧。受笞杖。受罪罰。甚至破家。忘身。辱親。冤冤相報。害及子孫。總之。則為一念客氣。始不可不慎。經(jīng)曰。君子以作事謀始。始能忍。終無禍。始之時義大矣哉。即有萬不得已。或關(guān)系祖宗父母兄弟妻子情事。私下處不得。沒奈何聞官。只宜從直告訴。官府善察情。更易明白。切莫架橋捏怪。致問招回。又要早知回頭。不可終訟。圣人于訟卦曰。惕中吉。終兇。此是錦囊妙策。須是自作張主。不可聽訟師棍黨教唆。財被人得。禍自己當。省之省之。 節(jié)儉當崇 老氏三寶。儉居一焉。人生福分。各有限制。若飲食衣服。日用起居。一一樸嗇。留有余不盡之享。以還造化。優(yōu)游天年。是可以養(yǎng)福。奢靡敗度。儉約鮮過。不遜寧固。圣人有辨。是可以養(yǎng)德。多費多取。至于多取。不免奴顏婢膝。委曲徇人。自喪己志。費少取少。隨分隨足。浩然自得。是可以養(yǎng)氣。且以儉示后。子孫可法。有益于家。以儉率人。敝俗可挽。有益于國。世顧莫之能行。何哉。其弊在于好門面一念始。如爭訟好贏的門面。則鬻產(chǎn)借債。討人情鉆刺。不顧利害。吉兇禮節(jié)。好富厚的門面。則賣田嫁女。厚賂聘媳。鋪張發(fā)引。開廚設(shè)供。倡優(yōu)雜沓。擊鮮散帛。亂用綾紗。又加招請貴賓。宴新壻。與搬戲許愿。預(yù)修祈福。力實不支。設(shè)法應(yīng)用。不知挖肉補瘡。所損日甚。此皆惡俗。可憫可悲。噫。士者民之倡。賢智者。庸眾之倡。責有所。吾日望之。 守望當嚴 上司設(shè)立保甲。只為地方。而百姓卻乃欺瞞官府。虛應(yīng)故事。以致防盜無術(shù)。束手待寇。小則竊。大則強。及至告官。得不償失。即能獲盜。牽累無時。拋棄本業(yè)。是百姓之自為計疎也。民族雖散居。然多者千煙。少者百室。又少者數(shù)十戶。兼有鄉(xiāng)鄰同井。相友相助。須依奉上司條約。平居互議。出入有事。遞為應(yīng)援。或合或分。隨便邀截。若約中有不遵防范。蹤跡可疑者。實時察之。若果有實事可據(jù)。即會呈送官究治。蓋思患預(yù)防。不可不慮。奢靡之鄉(xiāng)。尤所當慮也。 邪巫當禁 禁止師巫邪術(shù)。律有明條。蓋鬼道盛。人道衰。理之一定者。故曰。國將興。聽于人。將亡。聽于神。況百姓之家乎。故一切左道惑眾諸輩。宜勿令至門。至于婦女。識見庸下。更喜媚神儌福。其惑于邪巫也。尤甚于男子。且風俗日偷。僧道之外。又有齋婆。賣婆。尼姑。跳神。卜婦。女相。女戲。等項。穿門入戶。人不知禁。以致哄誘費財。甚有犯奸盜者。為害不小。各夫男。須皆預(yù)防。察其動靜。杜其往來。以免后悔。此是齊家最要緊事。 四禮當行 先王制冠婚喪祭四禮。以范后人。載在性理大全。及家禮儀節(jié)者。是皆國朝頒降者也。民生日用常行。此為最切。惟禮。則成父道。成子道。成夫婦之道。無禮。則禽彘耳。然民俗所以不由禮者。或謂禮節(jié)煩多。未免傷財廢事。不知師其意而用其精。至易至簡。何不可行。試言其大要。冠則賓不用幣。歸俎止肴品果酒。不用牲。惟從儉。族有將冠者眾。則同日行禮。長子眾子。各從其類。贊與席。如冠者之數(shù)。祝詞不重出。加冠醮酒。祝后次第舉之。拜則同庶人。三加之禮。初用小帽。小深衣。履鞋。再用折巾。絹深衣。皂靴。三用方巾。或儒巾。服或直身。或襕衫員領(lǐng)。皆從便。婚則禁同姓。禁服婦改嫁。恐犯離異之律。女未及笄。無過門。夫亡。無招贅。無招夫養(yǎng)夫。受聘。擇門第。辨良賤。無貪下戶貨財。將女許配。作賤骨肉。玷辱宗祊。喪則惟竭力于衣衾棺槨。遵禮哀泣。棺內(nèi)不得用金銀玉物。吊者止款茶。途遠待以素飯。不設(shè)酒筵。服未除。不嫁娶。不聽樂。不與宴。賀。衰绖不入公門。葬必擇地。避五鬼。不得泥風水邀福。至有終身不葬。累世不葬。不得盜葬。不得侵祖葬。不得水葬。尤不得火化。犯律重罪。祭則聚精神。致孝享。內(nèi)外一心。長幼整肅。具物惟稱家有無。不得為非禮之禮。此皆孝子慈孫所當盡者。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2. 鰥寡孤獨什么意思
鰥寡孤獨發(fā)音 guān guǎ gū dú 釋義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的人。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3. “鰥寡孤獨”分別是什么意思
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
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
孤:年幼喪父的孩子。
獨:年老無子女的人。
鰥寡孤獨是一個成語,出自西漢禮學家戴圣《禮記·禮運》的《大同篇》的《大道之行也》,用來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無依無靠的人。
擴展資料
出處原文:
“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同“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翻譯:
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
讓年老的各有適當?shù)臍w宿,年輕的各有一定的用處,年幼的各有應(yīng)得的成長條件,鰥寡孤獨和廢疾人,都有受到贍養(yǎng)的利。這是儒家設(shè)想的所謂“大同世界”的景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鰥寡孤獨公益成語:www.blwype.cn
4. 鰥寡孤獨指的都是什么人群
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老無子女的老人。本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5. 睥睨,鰥寡孤獨廢疾者什么意思,包括注音
bìnì斜著眼看,側(cè)目而視,有厭惡或高傲之意guān guǎ gū dú 鰥:老而無妻或喪妻者皆曰矜。寡:五十歲無夫曰寡,今婦人喪夫皆曰寡。孤: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者。獨:老而無子曰獨。廢疾:廢,殘疾者;疾,患病喪失勞動力者。www.blwype.cn
6. “鰥寡孤獨”里面孤和獨分別是什么意思?
孤指年幼喪父的孩子。獨指年老無子女的老人。
鰥寡孤獨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
例句:
1、過去一些棒打不回、拘留不改的浪子回頭了,長期難以處理的民事糾紛排解了,鰥寡孤獨得到了熱情照顧,科學技術(shù)和文化生活缺少的狀況有了改善。
2、所謂打贏攻堅戰(zhàn),就是說,除了少數(shù)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鰥寡孤獨等需要民政救濟的貧困人口,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zāi)害造成的貧困人口,基本上都要解決溫飽問題。
擴展資料:
成語的背景
典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意思是,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這四種人是世界上窮苦而無依靠的人。
戰(zhàn)國時期,有人勸齊宣王毀掉周天子巡狩朝見諸侯的明堂,他征詢孟子的意見,孟子認為如果要實行王政就不能毀,因為周文王當年靠施行王政才統(tǒng)一天下,他除給予當官的優(yōu)惠外,也對鰥夫、寡婦、獨夫、孤兒這種無助的人特殊照顧,齊宣王認為言之有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鰥寡孤獨內(nèi)容來自www.blwype.cn
7. 鰥寡孤獨是什么意思
成語:鰥寡孤獨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的人。 鰥:老而無妻或喪妻者皆曰矜。寡:五十歲無夫曰寡,今婦人喪夫皆曰寡。孤: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者。獨:老而無子曰獨。內(nèi)容來自www.blwype.cn
8. 鰥寡孤獨各代表什么?在線等答案.....
鰥寡孤獨一籃子?/余公2005-4-22 「鰥寡孤獨」這是一個四字詞,這個詞在內(nèi)地一度流行過,「鰥寡孤獨」被作為農(nóng)村「五保戶」的組成部分,於受到照顧的社會福利政策的受益人。生活在內(nèi)地的人,多少都聽過。在香港,則很少有使用的機會,因此會出錯。嘗見文章道:記者到木屋區(qū)采訪了一個鰥寡孤獨的老婆婆。但無論記者怎樣追問,她對自己的悲慘身世,始終絕口不提。顯然,記者把「鰥寡孤獨」誤會成「孤苦伶仃」了。鰥寡孤獨之人,是會過著「孤苦伶仃」生活的,但「鰥寡孤獨」的本義,卻非「孤苦伶仃」解,最多是因果的關(guān)系。「鰥寡孤獨」說的是四種人。《孟子.梁惠王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這是「鰥寡孤獨」的語源。鰥寡孤獨是四者的集合詞,是一群無告無助之人。拆開來使用,應(yīng)該是鰥夫、寡婦、獨居者、孤兒四種人,只是年齡的界限漸趨模糊,前三者都不必是老者,但孤兒必須是幼兒,很少成人會以「孤兒」自居的。不過作為需要救助者,仍以原解為準。把鰥寡孤獨四種身份冠於一人,總是不妥摘自www.blwype.cn
9. 無獨有偶的獨是什么意思 鰥寡孤獨的獨是什么意思 這兩個獨的異同
無獨有偶:【解釋】:獨:一個;偶:一雙。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表示兩事或兩人十分相似。【出自】:劉半農(nóng)《奉答王敬軒先生》:“先生與這位老夫子,可稱無獨有偶。”【近義詞】:成雙成對【反義詞】:獨一無二、舉世無雙【語法】:聯(lián)合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貶義鰥寡孤獨:鰥,鰥夫,失去妻子的的男子。寡,寡婦,不是寡人啊,失去丈夫的女性。再嫁之后就不寡了。孤,失去父母的人。獨,三代無親人,現(xiàn)在社會叫做五保戶,當然那些修仙的不算!前面的獨是一個,后面的形容人本內(nèi)容來自www.blwype.cn
10. “鰥寡孤獨”里面孤和獨分別是什么意思?
孤獨
gūdú
[lonely
people]
幼而無父和老而無子的人
百姓有不理(不合理)者如豪(同“毫”)末,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荀子·王霸》
孤:幼而無父的人
獨:老而無子的人內(nèi)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11. “ 鰥寡孤獨”作何解釋?出自何處?
成語:鰥寡孤獨 拼音:guān guǎ gū dú
成語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的人。
成語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禮記·禮運》的《大同篇》中,有這樣的幾句:“……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同“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意思是說:讓年老的各有適當?shù)臍w宿,年輕的各有一定的用處,年幼的各有應(yīng)得的成長條件,鰥寡孤獨和廢疾人,都有受到贍養(yǎng)的利。這是儒家設(shè)想的所謂“大問世界”的景象。
什么叫“鰥寡孤獨”呢?《禮記》說:“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孟子·梁惠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孟子》還稱這四種人為“窮民”(困苦的人):“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現(xiàn)在我們所謂的“鰥寡孤獨”,已不拘泥于上述的定義和區(qū)別,而是泛指一切喪失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生活,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的人。
至于所謂“廢疾”,一般指聾、啞、瞎、四肢殘缺、神經(jīng)失常,或長期患病的人,即“病殘”的意思。如果用“老弱病殘”這樣的說法,那么“鰥寡孤獨廢疾者”差不多全可包括了。摘自公益成語網(wǎng):www.blwype.cn
12. 鰥寡孤獨的成語釋義
什么叫“鰥寡孤獨”呢?《禮記》說:“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鰥,老而無夫者謂之寡。”《孟子·梁惠王》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年老的男人沒有妻子的叫“鰥”(鰥夫),年老的女人沒有丈夫的叫“寡”(寡婦),年老而沒有子女的叫“獨”,幼年死去父親的叫“孤”(孤兒孤女)。《孟子》還稱這四種人為“窮民”(困苦的人):“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現(xiàn)在我們所謂的“鰥寡孤獨”,已不拘泥于上述的定義和區(qū)別,而是泛指一切喪失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生活,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的人。至于所謂“廢疾”,一般指聾、啞、瞎、四肢殘缺、神經(jīng)失常,或長期患病的人,即“病殘”的意思。如果用“老弱病殘”這樣的說法,那么“鰥寡孤獨廢疾者”差不多全可包括了。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13. 鰥寡孤獨 分別 什么意思?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供養(yǎng)、無依無靠的人。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的孩子。獨:年老無子女的人。摘自www.blwype.cn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