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織錦」成語故事
“回文織錦”的成語故事:
前秦時期,秦州刺史竇滔因得罪了苻堅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縣。夫妻天各一方,他的妻子蘇蕙特地在一塊錦緞上繡上840個字,縱橫29個字的方圖,可以任意地讀,共能讀出3752首詩,表達了她對丈夫的思念與關心之情回文怎么寫呀
建議去看《漢語回文與回文文化》這本書回文形式與回文修辭格
在漢語中,回文形式盡管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使用規模較小,還不足以受到理論方面的應有重視。直至有了大制作,回文形式才得以高揚起自己的旗幟。
要無愧于這種大制作的稱號,其前提是必須具有制造轟動效應的能力,而通常只有點綴功能的回文形式的一般語句難以擔負引起特別關注的重任,只有通篇使用回文形式的文學作品才有可能成為這種“明星”。
至于最早的通篇使用回文形式的文學作品出于何人何時,現在尚存爭議。不過,這種作品應該使用的體裁,卻可以推斷一下。回文形式的語句多具有整齊化的特點,即使不在詩歌中,也往往因形式齊整而或多或少地像詩句。詩句化的語言形式自然易于同詩歌發生較為密切的關系。這似乎曾經是一個預示:回文形式可能會伴隨著詩歌的繁榮而走向成熟,進而寫下自己的輝煌。后來的事實也基本證明了這一點。
有學者認為,三國時曹植的詩作《鏡銘》,當是最早的回文形式的獨立文學作品。例如:
至于出自歷代大家手筆的回文,就更不是純文字游戲的東西了。比較可以一讀的就有好些,如曹植的《鏡銘》,王融的《春游回文詩》,蘇軾的《題織錦圖回文》、《題金山寺》,王安石的《夢長》、《碧蕪》,闕名的《龜山回文》等,內容上的敘事、寫景、抒情,與形式上的字字回環是相諧調的,給人以美感。(時煜華《論“回環”辭格的形式美》)唐代皮日休認為,回文詩始于晉代溫嶠。南宋魏慶之的《詩人玉屑》認為,晉代傅咸、溫嶠始作回文詩。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蘇氏蕙若蘭織錦回文璇璣圖 有什么背景和玄機?
關于東晉十六國時前秦才女蘇蕙及其《回文璇璣圖》的故事,世上有各種傳聞,主要的有三:一是陜西扶風、武功一帶的傳說,一是甘肅天水的傳說,還有清代文學家李汝珍在《鏡花緣))41回中的敘述,莫衷一是。從現有的《璇機圖》而言,繁簡不一,扶風的《璇璣圖》共841字(見彩照圖),天水的《璇璣圖》112字(見附圖);從時間上來看,天水的在前,扶風的在后;就內容而言,扶風的與勸夫有關,含情詩八千,天水的與救夫有關,感人至深。從故事結局來看,~說,竇滔看到扶風回文詩后,深為所感,夫婦重歸于好;一說,蘇蕙為荷融(荷堅之弟)所逼自縊身死,以悲劇結局;又一說秦王苻堅看到蘇蕙在秦州(即天水)的回文詩后,深受感動,遂為竇滔平反冤枉,官復原職,使夫婦重新團聚。 蘇蕙(字若蘭)出生在陜西扶風美陽鎮。自幼聰慧,長刺繡,通詩文,許配竇滔為妻。據扶風傳說,后來竇滔拜襄陽安南將軍,因懷疑他與歌姬趙陽臺有染,蕙拒絕同往,滔遂攜陽臺赴任。此后蘇蕙悔恨自傷,遂織回文詩寄夫,這就是841字回文織錦圖。竇滔在蘇蕙回文詩的感動下,送趙陽臺國關中,而具車以盛禮迎蘇氏歸于漢南,恩好愈重。關于蘇蕙的身世,《扶風縣志》、《扶風縣風土志》上均有記述。她的回文詩在《璇璣圖詩》、《讀織錦回文法》中均有記載。上述史料,以追求回文詩的文學價值為主。唐武則天時,讀者不下數十家,讀出詩不過數百首。宋、元年間的起宗道人讀至3752首。明代的康萬民覺得意猶未盡,乃增一輔圖,又讀得4206首,總共讀出詩7958首,這就是所謂情詩八千的由來。 據天水傳說,蘇蕙與竇滔婚后,夫妻恩愛,情同魚水。蘇蕙曾隨夫到泰州(今天水)赴任。竇滔在任秦州刺史期間公正廉明,卻被奸人誣為’與前晉藕斷絲連’,對行堅’懷有貳心’,有’謀反之嫌’,因而被發配到邊疆沙州(今敦煌)服役。蘇蕙十分賢達,上敬公婆,下教兒女,勤儉持家,艱苦度日。她日夜思念丈夫之情,苦干無法傳遞。終于想出用織《回文璇璣圖》來寄托情思,并借以申訴丈夫的委屈。此即112字的《璇璣圖》。起初人們對此迷惑不解,后來逐漸領悟到:從最上一行中間的’夫’字開始,向右、向左斜念下去,直到’妻’為止,便是一首十六旬的七言詩: 夫婦恩深久別離,鴛鴦枕上淚雙垂。 思量當初結發好,豈知冷淡受孤凄。 去時囑咐真情語,誰料至今久不歸。 本要與夫同日去,公婆年邁身靠誰? 更想家中柴米貴,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鴿尚能尋伴侶,陽雀深山叫早歸。 可憐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歸回。 織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回文詩迷解開以后,廣為流傳,秦王荷堅也得到一幅。苻堅念蘇蕙之德,惜回文之才,為竇滔平了冤枉,官復原職,蘇蕙夫妻重新團聚,被傳為千秋佳話。 據天水老人回憶,原先織錦臺巷道口有一座高大的牌樓,頭道匾書’晉竇滔里’,二道匾書’古織錦臺’。如今牌樓、匾額均不復存在,但蘇蕙娘巧織《回文璇璣圖》救夫的故事,卻盛傳不衰。 由此可見蘇蕙被荷融所逼至死的情節,當與事實不符,如果真如此,就沒有以后竇滔拜安南將軍,欲攜她去襄陽赴任等故事了。這樣寫,可能是為了塑造烈女形象的需要。至于《鏡花緣》中的蘇蕙,被過分的突出了兒女私情,深深陷入家庭糾葛之中;同時過分熱衷于追求扶風841字《璇璣圖》的文學價值,反而沖淡了蘇蕙的形象。但由于《璇璣圖》的影印件在《鏡花緣》等著作中多次出現,從而擴大了它的影響,使這件珍奇瑰寶更為世人所知,《回文璇璣圖》的絕唱和蘇蕙的奇才與淑范也更得世人的贊賞、敬重。李白曾在《閨情》中頌道:’黃鳥坐相悲,綠楊誰更攀。織錦心草草,挑燈淚斑斑。’還有人作詩贊曰:’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 蘇蕙112字回文璇璣圖 去日深山當量妻夫歸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婦囑不身情貴 陽婆結夫配早織垂時思上何米語 倡發年夫與錦歸去雙少深柴夫誰 好伴奴邁回要凄可寒淚中久料我 豈赦尋文身孤本衣憐家上至別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歸想天今枕日離 子天冷淡尚鶴誰更不久地同鴦鴛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誰知道北朝才女蘇若蘭的回文詩?
前秦苻堅時,秦州刺史扶民竇滔妻蘇氏,陳留令武功蘇道質第三女也。
名蕙,字若蘭。智識精明,儀客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揚。年十六,歸于竇氏,滔甚愛之。然蘇氏性近于急,頗傷嫉妒。
滔字連波,右將軍于真之孫,朗之第二子也。風神秀偉,該通經史,允文允武,時論尚之。苻堅委以心膂之任,備歷顯職,皆有政聞。遷秦州刺史,以忤旨謫戌敦煌。會堅克晉襄陽,慮有危逼,藉滔才略,詔拜安南將軍,留鎮襄陽。初,滔有寵姬趙陽臺,歌舞之妙,無出其右。滔置之別所。蘇氏知之,求而獲焉,營加棰辱,滔深以為憾。陽臺又伺蘇氏之短,讒毀交至,滔益忿恨。蘇氏時年二十一。及滔將鎮襄陽,邀蘇同往,蘇氏忿之,不與偕行。滔遂攜陽臺之任,絕蘇音問。
蘇氏悔恨自傷,因織錦為回文:五采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八寸,題詩二百余首,計八百余言,縱橫反覆,皆為文章。其文點畫無闕。才情之妙,超古邁今。名《璇璣圖》。然讀者不能悉通。蘇氏笑曰:“徘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發蒼頭赍至襄陽。滔覽之,感其妙絕,因送陽臺之關中,而具車從盛禮迎蘇氏歸于漢南,恩好愈重。
蘇氏所著文詞五千余言,隋季之亂,文字散落,而獨錦字回文盛傳于世。朕聽政之暇,留心《墳典》,散帙之次,偶見斯圖。因述若蘭之多才,復美連波之悔過,遂制此記,聊以示將來也。大周天冊金輪皇帝制。
小山看了道:“請問叔父:太后見了《璇璣圖》,因愛蘇蕙才情之妙,古今罕有,才做此序。但何以生出一段新聞呢?”唐敏道:“此序頒發未久,外面有個才女,名喚史幽探,卻將《璇璣圖》用五彩顏色標出,分而為六,合而為一,內中得詩不計其數,實得蘇氏當日制圖本心。此詩方才轟傳,恰好又有一個才女,名喚哀萃芳,從史氏六圖之外,復又分出一圖,又得詩數百余首。傳入宮內,上官昭儀呈了大后,因此發了一道御旨,卻是自古未有一個曠典。我將此圖都匆匆來。”說罷,取出。小山接過,只見上面寫著: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發聲悲摧藏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仁
芳廊東步階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風興自后妃荒經離所懷嘆嗟智
蘭休挑林陰翳桑懷歸思廣河女衛鄭楚樊厲節中闈淫遐曠路傷中情懷
凋翔飛燕巢雙鳩土迤逶路遐志詠歌長嘆不能奮飛妄清幃房君無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揚眷頎其人碩興齊商雙發歌我兗衣想華飾容郎鏡明圣
熙長君思悲好仇舊蕤葳粲翠榮曜流華觀冶容為誰感英曜珠光紛葩虞
陽愁嘆發容摧傷鄉悲情我感傷情徵宮羽同聲相追所多思感誰為榮唐
春方殊離仁君榮身苦惟艱生患多殷憂纏情將如何欽蒼穹誓終篤志貞
墻禽心濱均深身加懷憂是嬰藻文繁虎龍寧自感思岑形熒城榮明庭妙
面伯改漢物日我兼思何漫漫榮曜華雕旗孜孜傷情幽未猶傾茍難闈顯
殊在者之品潤乎愁苦艱是丁麗壯觀飾容側君在時巖在炎在不受亂華
意誠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顏曜繡衣夢想勞形峻慎盛戒義消作重
感故昵飄施愆殃少章時桑詩端無終始詩仁顏貞寒嵯深興后姬源人榮
故遺親飄生思愆精徽盛翳風比平始璇情賢喪物歲峨慮漸孽班禍讒章
新舊聞離天罪辜神恨昭感興作蘇心璣明別改知識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廢遠微地積何遐微業孟鹿麗氏詩圖顯行華終凋淵察大趙婕所佞賢
冰故離隔德怨因幽元傾宣鳴辭理興義怨士容始松重遠伐氏妤恃兇惟
齊君殊喬貴其備曠悼思傷懷日往感年衰念是舊愆涯禍用飛辭恣害圣
潔子我木平根嘗遠嘆永感悲思憂遠勞情誰為獨居經在昭燕輦極我配
志惟同誰均難苦離戚戚情哀慕歲殊嘆時賤女懷嘆網防青實漢驕忠英
清新衾陰勻尋辛鳳知我者誰世異浮奇傾鄙賤何如羅萌青生成盈貞皇
純貞志一所當麟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西昭景薄榆桑倫
望微精感通明神龍馳若然倏逝惟時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讒漫頑兇匹
誰云浮寄身輕飛昭虧不盈無倏必盛有衰無日不陂流蒙謙退休孝慈離
思輝光飭粲殊文德離忠體一違心意志殊憤激何施電疑危遠家和雍飄
想群離散妾孤遺懷儀容仰俯榮華麗飾身將與誰為逝容節敦貞淑思浮
懷悲哀聲殊乖分圣貲何情憂感惟哀志節上通神祗推持所貞記自恭江
所春傷應翔雁歸皇辭成者作體下遺葑菲采者無差生從是敬孝為基湘
親剛柔有女為賤人房幽處己憫微身長路悲曠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四圍四角紅書讀法自仁字起順讀,每首七言四句;逐字逐句逆讀,俱成回文:
仁智懷德圣虞唐,貞妙顯華重榮章,
臣賢惟圣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
仁智至慘傷、貞志至虞唐、欽所至穹蒼,欽所至榮章、貞妙至山梁、臣賢至路長、臣賢至流光、倫匹至幽房、倫匹至榆桑。倫匹由臣賢、由貞妙,至虞唐。余仿此。
湘江由皇英、由章榮,至智仁。余仿此。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津河至柔剛、親所至蘭芳,琴清至慘傷。
中間井欄式紅書讀法自欽字起順讀,每首七言四句:
欽岑幽巖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陽潛曜翳英華,沉浮異逝頹流沙。
深淵至幽遐、林陽至兼加、沉浮至患多、麟鳳至如何、神精至嵯峨、身苦至網羅、殷憂至英華。
自沉字起,逐句逆讀,回文。余仿此:
沉浮異逝頹流沙,林陽潛曜翳英華,深淵重涯經網羅,欽岑幽巖峻嵯峨。
自沙字起,逐字逆讀,回文:
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羅網經涯重淵深,峨嵯峻巖幽岑欽。
間一句,間二句順讀,或兩邊分讀,上下分讀,俱可。
自初行退一字成句:
岑幽巖峻嵯峨深,淵重涯經網羅林,陽潛曜翳英華沉,浮異逝頹流沙麟。
淵重至遐神、陽潛至加身、浮異至多殷、鳳離至何欽、精少至峨深、苦惟至羅林、憂纏至華沉。
○黑書讀法自嗟字起,反復讀,三言十二句:
嗟嘆懷,所離經;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
華飾容,朗鏡明;葩紛光,珠曜英;多思感,誰為榮?
榮為至嘆嗟、經離至思多、多思至離經。
左右分讀:
懷嘆嗟,所離經;路曠遐,傷中情;君無家,房幃清;
容飾華,朗鏡明;光紛葩,珠曜英;感思多,誰為榮。
誰為至嘆嗟、所離至思多、感思至離經。
半段回環讀,三言六句:
嗟嘆懷,傷中情;家無君,朗鏡明;葩紛光,誰為榮?
榮為至嘆嗟、經離至思多、多思至離經。
半段順讀:
懷嘆嗟,傷中情;君無家,朗鏡明;光紛葩,誰為榮?
誰為至嘆嗟、所離至思多、感思至離經。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游西至摧傷、兇頑至為基、神明爭雁歸。
左右間一句,羅文分讀:
嗟嘆懷,路曠遐;家無君,容飾華;葩紛光,感思多。
榮為爭離經、經離至為榮、多思至嘆嗟。
從中間一句,羅文分讀:
懷嘆嗟,路曠遐;君無家,容飾華;光紛葩,感思多。
所離至為榮、誰為至離經、感思至嘆嗟。
中間借一字,四言六句:
懷所離經,傷路曠遐;君房幃清,朗容飾華;光珠曜英,誰感思多?
誰感至離經、所懷至為榮、感誰至嘆嗟。
兩分各借一字互用:
懷所離經,踏傷中情;君房幃清,容朗鏡明;
光珠曜英,感誰為榮?
誰感至嘆嗟、所懷至思多、感誰至離經。
中間借二字,五言六句:
嘆懷所離經,中傷路曠遐;無君房幃清,鏡朗容飾華;紛光珠曜英,為誰感思多?
為誰至離經、離所至為榮、思感至嘆嗟。
兩分各借二字,互用分讀:
嘆懷所離經,曠路傷中情;無君房幃清,飾容朗鏡明;
紛先珠曜英,思感誰為榮?
為難至嘆嗟,離所至思多、思感至離經。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階西至摧傷,漫頑至為基、通明至雁歸。
○藍書讀法自中行各借一字,互用分讀,四言十二句:
邵南周風,興自后妃;衛鄭楚樊,厲節中闈;
詠歌長嘆,不能奮飛;齊商雙發,歌我兗衣;
曜流華觀,冶容為誰?情徵宮羽,同聲相追。
情徵至后妃、周南至情悲、官徵至淑姿。
取兩邊四字成句,四言六句:
興自后妃,厲節中闈;不能奮飛,歌我兗衣;
冶容為誰?同聲相追。
同聲至后妃,窈窕至情悲、感我至淑姿。
兩邊分讀,四言十二句:
興自后妃,窈窕淑姿;厲節中闈,河廣思歸;
不能奮飛,遐路逶迤;歌我兗衣,碩人其頎;
冶容為誰?翠粲藏蕤;同聲相追,感我情悲。
同聲至淑姿、窈窕至相追、感我至后妃。
兩邊各連一句,或兩邊遙間一句,俱可讀。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惟時至成辭、佞好至防萌、何辜至惟新。
兩邊分讀,左右遞退,六言六句:
周風興自后妃,衛女河廣思歸;
長嘆不能奮飛,齊興碩人其頎;
華觀冶容為誰?情傷感我情悲。
宮羽至淑姿、邵伯至相追、情傷至后妃。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年殊至成辭、讒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互用分讀:
周風興自后妃,楚樊厲節中闈;長嘆不能奮飛,雙發歌我兗衣;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宮羽至后妃、邵伯至情悲、情傷至淑姿。
虛中行左右分讀,六言十二句:
周風興自后妃,邵伯窈窕淑姿;楚樊厲節中闈,衛女河廣思歸;長嘆不能備飛,詠志遐路逶迤;
雙發歌我兗衣,齊興碩人其頎;華觀冶容為誰?
曜榮翠粲葳蕤;官羽同聲相追,情傷感我情悲。
情傷至后妃、邵伯至相追、宮羽至淑姿。
左右連一句亦可讀。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年殊至成辭、讒人至防萌、愆殃至惟新。
○紫書讀法自歲寒反覆讀,五言四句:
寒歲識凋松,貞物知終始;顏喪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士行至歲寒、松凋至賢仁、仁賢至凋松。
自寒字蛇行讀:
寒歲識凋松,始終知物貞;顏喪改華容,士行列賢仁。
仁賢至歲寒、松凋至行士、士行至凋松。
從外讀入:
寒歲識凋松,仁賢別行士;顏喪改華容,貞物知終始。
仁賢至華容、松凋至物貞、士行至喪顏。
從內讀出:
貞物知終始,顏喪改華容;仁賢別行士,寒歲識凋松。
顏喪至行士、始終至歲寒、容華至賢仁。
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詩風至微元。
自龍字起順讀,五言四句:
龍虎繁文藻,旗凋華曜榮;容飾觀壯麗,衣繡曜顏充。
從外讀入:
藻文繁虎龍,充顏曜繡衣;麗壯觀飾容,榮曜華凋旗。
充顏至飾容。
從內讀出:
榮曜華凋旗,麗壯觀飾容;充顏曜繡衣,藻文繁虎龍。
麗壯至繡衣。
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衰年至異世。
回環讀:
龍虎繁文藻,榮曜華凋旗;容飾觀壯麗,充顏曜繡衣。
衣繡至虎龍。
順讀:
藻文繁虎龍,榮曜華凋旗;麗壯觀飾容,充顏曜繡衣。
充顏至虎龍。
以下一段,讀俱同前:衰年至奇顏。
○黃書讀法自詩情起,五言四句:
詩情明顯怨,怨義興理辭;辭麗作比端,端無終始詩。
詩始至情詩、辭麗至理辭、辭理至麗辭、端比至無端、怨顯至義怨、端無至比端、怨義至顯怨。
自思感起,四言四句:
思感自寧,孜孜傷情,時在君側,夢想勞形。
形勞至感思。
順讀:
寧自感思,孜孜傷情;側君在時,夢想勞形。
夢想至惑思。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愆舊至何如、嬰是至何冤、懷傷至者誰。
從外讀入:
寧自感思,夢想勞形;側君在時,孜孜傷情。
夢想至在時。
從內讀出:
孜孜傷情,側君在時;夢想勞形,寧自感思。
側君至勞形。
從下一句間逆讀:
孜孜傷情,寧自感思,夢想勞形,側君在時。
側君至傷情。
以下三段,讀俱同前:念是至獨居、懷憂至漫漫、悼思至感悲。
自詩情起,四言四句:
詩情明顯,怨義興理;辭麗作比,端無終始。
始終至情詩、辭麗至興理、理興至麗辭、情明至始詩、麗作至理辭、無終至比端、義興至顯怨、顯明至義怨、比作至無端。
余如始終無端,顯明情詩,回環讀,仍是四言四句八首。
蘇氏蕙若蘭織錦回文璇璣圖
私淑女弟子哀萃芳謹繹
琴清流楚激弦商泰曲發聲悲摧藏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仁
芳廊 王 南 荒 嗟智
蘭 桃 懷 鄭 淫 中 懷
凋 燕 土 歌 妄 君 德
茂 水 眷 商 想 容 圣
熙 好 舊 流 感 曜 虞
春方殊離仁君榮身苦惟艱生患多殷憂纏情將如何欽蒼穹誓終篤志貞
墻 加懷 繁 思岑 妙
面 兼 何 華 傷 幽 顯
殊 愁 是 觀 君 巖 華
意 悴 冤 曜 夢 峻 重
感 少 端 終 詩 嵯 榮
故 精 平始璇 峨 章
新舊聞離天罪辜神恨昭感興伯蘇心璣明別改知識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 遐 氏詩圖 淵 賢
冰 幽 辭 興 怨 重 惟
齊 曠 懷 感 念 涯 圣
潔 遠 感 遠 為 經 配
志 離 戚 殊 懷 網 英
清 鳳知 浮 如羅 皇
純貞志一所當麟沙流頹逝異浮沉華英翳曜潛陽林西昭景薄榆桑倫
望 神龍 時 光滋 匹
誰 輕 昭 盛 流 謙 離
思 粲 德 意 電 遠 飄
想 散 懷 麗 逝 貞 浮
懷 哀 圣 哀 推 自 江
所春 皇 遺 生 基湘
親剛柔有女為賤人房幽處己憫微身長路悲曠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自初行退一字,每首七言四句,俱逐句退成回文:
智懷德圣虞唐貞,妙顯華重榮章臣,
賢惟圣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津。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織錦回文是何意?出自于哪?
【釋義】“織錦回文”借指妻子的書信或情詩,也可用來頌揚女子詞工意美的佳作。【出處】此典出自《晉書·竇滔妻蘇氏傳》:“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東晉時期,中原地區先后被前秦(氐族)等少數民族占領。氐族酋長苻洪死后,他的兒子苻健于公元352年稱帝,國號秦,建都長安。公元355年,苻健去世,苻堅于公元357年殺了苻健的兒子苻生,自立為秦帝。苻堅打定主意要消滅東晉,于公元383年大舉出兵征伐,結果大敗,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后,苻堅的前秦國分裂成燕、秦、涼三部分。公元386年,鮮卑人拓跋部消滅各個割據者,建立魏國。苻堅部下有一個官吏叫竇滔。竇滔的妻子蘇氏,是始平(今興平東南)人,名蕙,字若蘭,她擅長寫詩文。竇滔在苻堅時期任秦州(治所在今天水市)刺史,后來被貶到西北部的沙漠地區。蘇氏非常思念丈夫,就織錦作回文旋圖詩贈給竇滔。詩詞的字句回旋往返都能成義。全詩共八百四十一字,排成縱橫各為二十九字的方圖,循環反復讀起來,能夠得到三千七百五十二首詩。宛轉循環地讀起來,文辭十分凄切哀傷,因為詩文太長,所以這里沒有載錄。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回文織錦的成語出處
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有關回文詩的書
在茶詩中,最有奇趣的要數回文詩。
回文,是利用漢語的詞序、語法、詞義十分靈活的特點構成的一種修辭方式。
回文詩詞有多種形式,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
“通體回文”指一首詩從末尾一字倒讀至開頭一字,另成一首詩。
“就句回文”指一句內完成一個回復過程,每句的前半句與后半句互為回文。
“雙句回文”就是下一句為上一句的回讀。
“本篇回文”就是一首詩詞本身完成一個回復,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復。
“環復回文”指先連讀至尾,再從尾字開始環讀至開頭。
總之,這種回文詩的創作難度很高,但運用得當,它的藝術滋力是一般詩體所無法比擬的。
如唐代呂巖創作的“玉連镮”[注]回文詩《酒箴》:“神傷德壞身荒國敗”,僅八個字,卻能組成16首回文詩。
宋代是回文詩創作的鼎盛時期,蘇武也曾作過這種讀后令人拍手稱奇的詩作。
蘇軾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天才,他在詩、詞、文、書法、繪畫等方面均有建樹,為北宋時期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他一生嗜茶,并精于茶藝,留下了70多篇詠茶的詩賦文章,內容涉及評茶、種茶、名泉、茶具、嘗茶、煎茶、茶史、茶功等各方面,形式有古詩、律詩、絕句、茶詞、雜文、賦、散文以及回文詩。
蘇軾的茶回文詩有《記夢二首》。詩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茶團,使美人歌以飲。余夢中寫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吐碧衫。”意用飛燕吐花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
序中清楚地記載了一個大雪始晴后的一個夢境。在夢中人們以潔白的雪水烹煮小團茶,并有美麗的女子唱著動人的歌,蘇軾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細細地品茶。夢中寫下了回文詩。夢醒之后蒙眬間只記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續寫了兩首絕句:
其一: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其二: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
這是兩首通體回文詩。又可倒讀出下面兩首,極為別致。
其一: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點亂,纖纖捧碗五顏鴕。
其二:
窗晴斗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清代的黃伯(清本著名詩人黃遵憲之侄)還創作過一首《茶壺回文詩》,其詩如下:
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
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艷花。
其詩又可回讀為:
花艷舞風流,霧香迷月薄。
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
此外,清代詩人陳瓊仙曾以秋天的景物為名創作27首回文詩,總標題名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詩,它寫詩人于月下泛舟,樹木與山巒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動著、詩人品茗彈琴,在竹聲中詩興頗濃。詩云:
輕舟一泛晚霞殘,潔漢銀蟾玉吐寒。
楹倚靜蔭移沼樹,閣涵虛白失霜巒。
清琴瀹茗和心洗,韻竹敲詩入夢刊。
驚鵲繞枝風葉墜,聲飄桂冷露浸浸。
其詩可回讀為:
浸浸露冷桂飄聲,墜葉風枝繞鵲驚。
刊夢入詩敲竹韻,洗心和茗瀹琴清。
巒霜失白虛涵閣,樹沼移蔭靜倚楹。
[批注] 玉連環
回文詩的一種,由八字首尾連成環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為起端,皆可成文寒吐玉蟾銀漢潔,殘霞晚泛一舟輕。
在回文茶詩中,最有名的要數清代張奕光的《梅》:
香暗繞窗紗,半簾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樹幾開花。
傍水籠煙薄,隙墻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詩倒讀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墻隙,薄煙籠水傍。
花開幾樹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簾半,紗窗繞暗香。
由于回文詩的用韻、形式要求苛刻,所以歷代留傳下來的絕大多數回文茶詩詩意不夠新鮮、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辭意混亂,成為一種無聊的文字游戲。
回文詩精選
唐宋以來,以回文體入詩之風很盛。宋代文學家蘇軾有《題織錦圖回文》詩云: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
人隨雁遠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此詩不見回復文字,回文尚待讀者倒讀而成,這種回文詩待回型。倒讀則詩曰:
空閣繡簾疏映雨,暮城邊遠雁隨人。
桐梧半月低涼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這同樣是一首非常優美的詩。回文詩是中國文化中心一個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為中國僅有的一種藝術形式。
蘇軾還有一首《題金山寺回文本》詩: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經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晚,靄靄紅霞曉日晴。
遙望四邊云接水,雪峰千點數鷗輕。
反讀則又為詩:
輕鷗數點千峰雪,水接云邊四望遙。
晴曰曉霞紅靄靄,晚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明末浙江才女吳絳雪《四時山水詩》也很奇物,詩云: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這首十字回文詩,每句來回復讀,可成一首七言絕句。四首絕句,也描寫四時景色。
春 景 詩
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 景 詩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 景 詩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詩
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這組回文詩,很有韻味,意境極佳,細細品味的確妙趣無窮
相關資源:
·有趣的回文詩 人教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回文織錦”擴展:
成語注音:ㄏㄨㄟˊ ㄨㄣˊ ㄓ ㄐ一ㄣˇ成語讀音:huí wén zhī jǐn
繁體成語:迴文織錦
成語出處: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近義詞:織錦回文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解釋: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以“回文織錦”比喻有關相思的絕妙詩文。
成語簡拼:HWZJ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造句:則為你彩筆題詩,回文織錦;送得人臥枕著床,忘餐廢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用法:回文織錦作賓語、定語;指情詩。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