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放虎歸山”的典故“放虎歸山”成語故事
“放虎歸山”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后,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放虎歸山的意思
放虎歸山: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出處:1、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2、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先軫勃然唾襄公之面曰:“咄!孺子不知事如此!武夫千辛萬苦,方獲此囚,乃壞于婦人之片言耶?放虎歸山,異日悔之晚矣!”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的意思是什么?
【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出自】: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示例】:倘若一朝走了,便如~,縱龍歸海,是自遺害也! ◎明·朱有燉《義勇辭金》楔子【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自留禍根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是何意·出自于哪?
“放虎歸山”比喻放走敵手,遺患無窮。此典出自《史記·秦本紀》:“文公夫人,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穆公之怨此三人人于骨髓,愿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三將至,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晉襄公的后娘文贏(懷贏)聽說秦國打了敗仗,孟明視等全給擒獲了,她擔心晉、秦兩國的仇恨愈結愈深,就勸晉襄公說:“秦國和晉國是親戚,向來是相互扶持。現(xiàn)在為了孟明視這群武人自己想攬爭勢,竟使得兩國傷了和氣。我相信秦伯一定很埋怨他們。要是咱們把他們殺了,那樣兩國冤冤相報,永遠不得安寧。索性把他們放了,讓秦伯自己去處治他們,他必定會感激咱們的。”晉襄公說:“已經(jīng)擒住的老虎怎么能再放回山里去呢?”文贏說:“當年成得臣打了敗仗,楚王是怎么處治他的?難道秦國沒有軍法嗎?再說咱們的先君惠公,也曾經(jīng)給秦國人逮住,秦伯卻把他放回來了。你爹全仗著秦國才做了國君,咱們連這一點恩義都忘了嗎?”晉襄公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就把秦國的三個俘虜釋放了。先軫聽說國君把秦國的將軍釋放了,急匆匆地跑去見晉襄公,怒不可遏地問他:“秦國的將軍現(xiàn)在哪里?”晉襄公靦腆地說:“娘叫我把他們放了。”先軫一聽,氣得火冒三丈,往晉襄公臉上啐了一口唾沫,說:“呸!你這做事不牢靠的孩子,將士們費了多少心計,兵卒們流了多少血汗,才活捉了這三個人,你僅因為婦道人家一句話,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放了。唉,一定會后患無窮啊!”晉襄公拭去臉上的唾沫,羞澀地說:“都是我不好!這可怎么辦呢?不知道還能不能追上他們?”大將陽處父自告奮勇地說:“我去追!”先軫轉身對他說:“你要是能追上他們,好言好語請他們回來,就是一等大功!”陽處父手提大刀,跳上車,快馬加鞭,飛馳而去。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擔心晉襄公反悔,派人追捕他們,就不顧一切地奔跑,直跑到黃河邊了,卻一眼瞧見遠處有塵土飛揚,想是有人追來了。他們嚇得幾乎癱下來。正在這緊要關頭,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只船停靠在岸邊,三個人顧不得一切,就跳了上去。船艙里走出來一個漁人。他們定睛一瞧,不禁張口結舌,相繼倒在船上。那個漁人不是別人,恰恰他們的好朋友公孫枝!公孫枝已經(jīng)在河東等了許多天,最后終于見到他們?nèi)颂颖忌洗⒖探腥碎_船。小船剛離河岸,陽處父就趕到了,他慌忙地說:“喂!秦國將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的出處和含義
放虎歸山目錄[隱藏][編輯本段]放虎歸山.名詞解釋 【成語】放虎歸山 【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解 釋】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敵人,貽害無窮。 【出 處】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自留禍根。 【示 例】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這叫做~,給元茂屯留下個禍根。” 【近義詞】 養(yǎng)虎為患 縱虎歸山 【反義詞】 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編輯本段]故 事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后,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什么意思
【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釋義】: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出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例句】:倘若一朝走了,便如~,縱龍歸海,是自遺害也! ★明·朱有燉《義勇辭金》楔子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后患無窮
1.讀音:
[ hòu huàn wú qióng ]
2.釋義:
以后的禍害沒有個完。
3.近義詞:
養(yǎng)虎自齧 貽害無窮 放虎歸山 養(yǎng)癰成患 養(yǎng)癰貽患 洪水猛獸
4.反義詞:
斬草除根 后福無量
5.造句:
無論干什么,如果基礎沒有打好,都會后患無窮啊!
獨生子女不能嬌生慣養(yǎng),否則將來后患無窮。
放虎歸山,自然后患無窮。
你的肺病如果不及時治愈,拖延下去便會后患無窮。
不連根而除,必將后患無窮!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猜一生肖
是狗。狗一展抱負、大展宏圖的年份;整體人生運勢呈直線上升狀態(tài)。從生肖上來講,午火與戌狗為半三合火局(午戌半三合火局),五行上來講午馬五行為火,戌狗五行為土,又為火庫;火土相生,火入庫、財入倉之象。如生肖狗之人在本年再遇生肖虎之人相助或是合作謀事的話,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是什么意思?
放虎歸山fàng hǔ guī shān[釋義]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語出] 《三國志·蜀志·劉巴傳》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近義] 養(yǎng)虎遺患[反義] 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用法] 多用來表示把壞人放走;給自己留下禍根。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結構] 連動式。[辨析] ~和“養(yǎng)虎遺患”都有留下敵人不管;以致有后患的意思。但~偏重于“放”;強調(diào)把敵人放走;“養(yǎng)虎遺患”偏重于“養(yǎng)”;強調(diào)放縱敵人。[例句] 如果我們的作戰(zhàn)方案稍有疏漏;就不能把敵人消滅掉;造成~的后果。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放虎歸山的意思?
放虎歸山意為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敵人,貽害無窮。【成語】放虎歸山
【拼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英文】:let the tiger return to the mountains ― cause calamity for the future
【俄文】:отпустить тигра в гóры
【解 釋】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敵人,貽害無窮。
【出 處】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自留禍根。 【近義詞】養(yǎng)虎為患 縱虎歸山
【反義詞】除惡務盡、斬草除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放虎歸山”擴展:
反義詞:除惡務盡、斬草除根成語讀音:fàng hǔ guī shān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成語謎語:把老虎放生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用法:放虎歸山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自留禍根。
英文翻譯:let the tiger return to the mountains ― cause calamity for the future
成語簡拼:FHGS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出處:晉 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辨析:放虎歸山和“養(yǎng)虎遺患”都有留下敵人不管;以致有后患的意思。但放虎歸山偏重于“放”;強調(diào)把敵人放走;“養(yǎng)虎遺患”偏重于“養(yǎng)”;強調(diào)放縱敵人。
俄文翻譯:отпустить тигра в гóры
造句: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歸山,縱龍歸海,是自遺害也!(明 朱有燉《義勇辭金》楔子)
近義詞:養(yǎng)虎為患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解釋: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
成語注音:ㄈㄤˋ ㄏㄨˇ ㄍㄨㄟ ㄕㄢ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