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日不暇給」形容什么意思
“日不暇給”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漢朝。他把全國分封給有戰功的人,封他為諸侯。廢除秦朝的各種舊制,命丞相蕭何制訂國家根本大法《九章律》,讓韓信制訂軍法,讓大夫陸賈負責制訂禮制,他每天忙得一點空閑時間都沒有日不暇給是什么意思?
劉邦經過多年戰爭,戰勝了項羽,在公元前202年,登基做了皇帝,歷史上稱為漢高祖。
剛剛開始建立一個王朝,事情真夠多的:要分封爵位,平定叛亂,還要解決因為連年戰亂而產生的各類問題。可是秦朝的各種規章制度都給廢除了,新的還沒有建立,一切都顯得有些亂。
劉邦認為,一個國家沒有規章制度是不行的,但是秦法太苛刻了,大家已經深惡痛絕。于是命令丞相蕭何制訂一個既簡便又行之有效的國家大法,使舉國上下有法可循。
蕭何是個很有心計的人。還在劉邦攻入咸陽的那一年,他就收集秦皇宮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等資料。于是他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參照秦朝的制度,很快制訂出了《九章律》。
劉邦另一得力的助手韓信,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在楚漢戰爭中打了許多勝仗。劉邦就叫他重整軍法,加強部隊的建設,使軍隊進一步正規化。
大臣張蒼是一位歷算家,通歷法,懂音律。他根據劉邦的旨意,進行改定音律和歷法的工作。
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許多朋友,如今雖然分了君臣尊卑,大家卻仍舊很隨便,鬧鬧嚷嚷的沒有規矩。劉邦覺得很不成體統。
于是令博士官叔孫通制訂出一套君臣上下的禮儀,讓大家遵照執行。
劉邦還認為,治理國家必須及時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他把善于寫文章的陸賈找來,讓他把秦朝所以失天下、自己所以得天下,以及歷史上各朝成敗的原因總結論述一下。
文章寫成了,共計有十二篇。劉邦看后覺得很好,就把它命名為《新語》。
劉邦還叫人將封功臣的文書用朱砂書寫,鑄成鐵契,放入金匱(金做的盒子)石室中,藏在宗廟里面,以表示永遠保存的意思。
劉邦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雖日不暇給,規摹宏遠矣”,就是說他雖然每天忙得一點空間也沒有,但想辦的事情還是辦不完啊!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翻譯: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書·高帝紀下》)
史書上最后結尾總會有:規摹弘遠矣, 只不過是對前半句評價的又一次強調,不是那樣翻譯的。 你只要翻譯成:劉邦每天真的是忙的一點空閑都沒有啊! 就可以了。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北齊書·袁聿修列傳的[譯文]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他是北魏中書令袁翻的兒子,但過繼給叔父袁躍為子。七歲時父親去世,他守喪時的起居禮度,與成人相仿。九歲時,州里辟署他為主簿。性格深沉而有見識,清凈寡欲,與物無爭,深受尚書崔休的賞識。魏孝武帝大昌中,他初次任官為太保開府西閣祭酒。十八歲時,領本州中正。不久,兼尚書度支郎,還歷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東魏孝靜帝武定末,任太子中舍人。北齊文宣帝天保初,任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他任職數年,大有政績,聲譽頗佳,得到遠近百姓的稱贊。天保八年,兼太府少卿,不久,轉任大司農少卿,又改任太常少卿。北齊孝昭帝皇建二年,他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不久,朝廷下詔命令恢復前職,先后加冠軍將軍、輔國將軍,調任吏部郎中。時間不長,遷任司徒左長史,加驃騎大將軍,領兼御史中丞。司徒錄事參軍盧恩道私自借貸庫錢四十萬,用來聘太原人王乂的女兒為妻,而王氏已先收下陸孔文的聘禮作為定婚禮物,袁聿修由于是司徒府的首要僚佐,又是國家負責司法的官員,知道此事而不加彈劾,受到免去御史中丞的處分。不久,遷任秘書監。齊后主天統中,朝廷下詔命令袁聿修與趙郡王高睿等商議制定五禮。后出任信州刺史,就是他的本鄉,當時人都認為是榮耀。他為政清靜,不言而治,自從長吏以下,直到鰥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們的歡心。后主武平中,御史都出來巡視諸州,梁、鄭、變、豫等州與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圍,御史都檢舉揭發出官員的不法行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來,足見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滿解職還京時,包括僧人在內的全州百姓,追來送別的填滿道路,有人帶來美酒與肉脯,哭泣著留連不舍,都想要遠送。當時正是盛暑,袁聿修恐怕百姓們過于勞累,往往為送行的人停下馬,隨手喝一杯酒,表示已領受他們的好意,感謝他們的情義,并讓他們回家。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鄭播宗等七百余人請求為他立碑,收斂嫌布數百匹,托中書侍郎李德林來撰寫碑文以記述他的功德,有關部門為此上奏,后主下詔同意。不久,他被任為都官尚書,仍領本州中正。轉任兼吏部尚書、儀同三司,不久,被正式任命為吏部尚書。袁聿修自小平和溫潤,在土族高門子弟中,最有規矩法度。他以名門之子歷任清要官職,當時名士多很賞識他,稱許他的風采與見識。他在郎署的時候,正好趙彥深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結為朋友。趙彥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無人拜訪,大門口都長上雜草,而袁聿修還以舊情,到趙彥深家探問往來。趙彥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歷任要職,雖然是由于自己的才干聲望,但也與趙彥深的援引有關。袁聿修任吏部尚書后,自認為是由于自己的聲望而得任此職的。起初,馮子瓊以尚書仆射掌管官員選任的事務,他子女的婚嫁之事,接連不斷,袁聿修曾加以嘲諷,說:“馮公經營婚事,日不暇給。”等到袁聿修自己在吏部,也不能免于此,當時認為是由于所處的地勢而決定的。他在官廉潔謹慎,當時少有。東魏、北齊時期,尚書臺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禮,袁聿修在尚書十年,沒有接受過別人一升酒的饋贈。尚書邢邵與袁聿修有舊交,每次在尚書省開玩笑時,常稱袁聿修為清郎。武成帝大寧初,袁聿修以大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員的得失。他經過兗州時,邢邵正擔任兗州刺史,兩人分別后,邢邵派人送去白納為信。袁聿修退還白纟由不受,與邢邵寫信說:“今日經過您處,與平日出行不同,瓜田李下,必須避嫌,古人對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應象防御水患一樣,不忽視細微末節,愿您體會此心,不至于重責。”邢邵也欣然領會,回信說:“先前的贈送,過于輕率,未加考慮,老夫匆忙之間,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敬承來信之意,我并無不快。弟昔日為清郎,今日復作清卿了。”到袁聿修在吏部,正趕上國政衰敗,道德淪喪,如果違背要之臣,恐怕立刻就會引來殺身之禍,袁聿修雖然自己仍嚴守清白,但還是不能擺脫請謁的煩勞。北齊滅亡后,他入仕北周,任儀同大將軍、吏部下大夫。周靜帝大象末,為東京司宗中大夫。隋文帝開皇初,加上儀同,遷任東京都官尚書。東京廢,又入朝任都官尚書。開皇二年,出任熊州刺史,不久即去世,時年七十二歲。他兒子袁知禮,北齊后主武平末官至儀同開府參軍事。隋文帝開皇中,袁知禮為侍御史,歷任尚書民部、考功侍郎。隋楊帝大業初,他死于太子中舍人任上。(洪兆敏 譯)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日不暇給”的“給(jǐ)”什么意思
給:足夠。【成語】:日不暇給【拼音】:rì bù xiá jǐ【解釋】:暇:空閑;給:足夠。指事情繁多,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日不接暇這個成語中暇是什么意思
是日不暇接吧,是指閑暇。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日不暇給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日不暇給的成語意思發音: rì bù xiá jǐ。成語解釋:暇:空閑;給:豐足;夠。每天都沒有一點空閑。形容非常繁忙。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封禪書》:“ 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成語造句:誰知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三回)成語使用: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沒有時間休息褒貶解析:中性成語近義詞:日理萬機、日夜操勞反義詞:無所事事英語翻譯:be fully occupied everyday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日字成語開頭的成語
如圖,搜《日字開頭的成語》找到的,因為有6頁,只復制第一頁的——
日字開頭的成語 :
日積月累、
日久天長、
日月如梭、
日臻完善、
日削月割、
日日夜夜、
日新月異、
日理萬機、
日落西山、
日夜兼程、
日行千里、
日月蹉跎、
日薄西山、
日上三竿、
日進斗金、
日復一日、
日以繼夜、
日升月恒、
日暮途窮、
日中則昃、
日月經天、
日月重光、
日月麗天、
日月無光、
日就月將、
日異月殊、
日中為市、
日堙月塞、
日不暇給、
日居月諸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日不暇給”擴展:
英文翻譯:be fully occupied everyday <be hard pressed for time>讀音糾正:給,不能讀作“ɡěi”。
錯字糾正:日,不能寫作“目”。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封禪書》:“ 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反義詞:無所事事
成語用法:日不暇給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沒有時間休息。
近義詞:日理萬機、日夜操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解釋:暇:空閑;給:豐足;夠。每天都沒有一點空閑。形容非常繁忙。
造句:誰知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三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日文翻譯:忙(いそが)しくてひまのないこと
成語注音:ㄖˋ ㄅㄨˋ ㄒ一ㄚˊ ㄐ一ˇ
成語簡拼:RBXJ
成語讀音:rì bù xiá jǐ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