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語故事
劉安是漢朝的淮南王。傳說他很少干正經(jīng)事,只愛尋求仙丹靈藥。他逢人便說:“有了仙丹就可以長生不老!”他派人進山訪仙,果然,他從仙翁手里得到了一張仙方。他把自己關進暗房里,煉起仙丹來。八卦爐里煉出10顆圓滾滾的仙丹,他一口氣吞下5顆。沒等吞...
成語故事「千萬買鄰」形容什么意思
梁武帝很欣賞呂僧珍的才干。有一次,呂憎珍請求梁武帝讓他回鄉(xiāng)掃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關南衰州.讓他光耀一下門庭。 呂憎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因公會客時,連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準進入客廳。一些近親,以為有了呂憎珍這樣...
描寫「地利人和」的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有人問孟子怎樣做才能算圣主明君。孟子說只有用仁政來治理天下,因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拿打仗來舉例,敵人會利用地勢與天氣等優(yōu)勢據(jù)城抵抗,如果城內(nèi)居民討厭暴政,他們會紛紛起來反抗,開門迎接對方...
與「目光如炬」相似的成語故事
南朝宋國大將檀道濟智勇雙全,曾跟隨宋武帝劉裕北伐,屢立戰(zhàn)功,北魏軍隊對他懼怕三分。宋文帝手下的近臣擔心檀道濟的權力太大,就讒言他謀反。檀道濟在被捕時憤恨得目光如炬。魏軍聽說檀道濟已死就加緊進攻,很快滅了宋國...
成語故事「落井下石」形容什么意思
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志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fā)誓掏心窩的人...
比喻“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的成語故事
西周時期,周成王繼承父親的遺志,分封諸侯,他封伯禽為魯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賀,說:“你以前是魯國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記你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現(xiàn)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愛惜人才。”...
與「頭撞南墻」相似的成語故事
從前山東淄川縣的王生從小相信道術,跑到嶗山學道術。道士見他嬌生慣養(yǎng)認為不是學道的料,讓他先砍柴鍛煉。他一心想學道,道士教他穿墻術。他學成立即回家給妻兒表演穿墻術,結果頭撞南墻碰了一個大包...
「單刀赴會」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后,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就夏桀和殷紂的滅亡有如下看法:桀與紂失天下就是因為他們喪失了百姓的擁護,如果有君主推行仁政就能統(tǒng)一天下,現(xiàn)今有人想一統(tǒng)天下就像得了7年的病去求蓄積3年以上的艾草灸治一樣,不立志施行仁政,那么一輩子也不能統(tǒng)一...
比喻“唯利是圖”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秦桓公經(jīng)常不講信義,他與晉厲公在令狐簽訂盟約,回國后就背信棄義,慫恿狄、楚去進攻晉國,他對楚王說:“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晉厲公非常氣憤,派大臣呂相去與秦國絕交,兩國斷交后不久就發(fā)生了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