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贖罪」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任命凌統為破賊都尉,讓他與張異領兵攻打麻屯。將領陳勤固執傲慢,看不起凌統,于是百般羞辱他。凌統忍無可忍就殺了他。在攻打麻屯的戰斗中,凌統立下大功,班師回朝,他向孫權負荊請罪,孫權讓他以功贖罪...
“李郭同船”成語故事
南朝時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貧寒,但他積極好學,到處游學。游學到洛陽見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歡與他交往,一時傳為佳話。后來郭太要回家,京師很多學者來送行,郭太只與李膺兩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說他們像一對神仙...
成語“契船求劍”的故事
戰國時期,一個楚國人坐船渡長江,船行至江山時他不小心將身上佩帶的寶劍掉到水中,但沒能及時抓住,于是就在掉劍的地方船舷作了一個記號,船靠岸后就在剛做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寶劍,結果一無所獲...
「西臺痛哭」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宋朝末年,愛國將領文天祥抗元失敗后被害在西臺。八年后,謝翱與友人登上西臺緬懷與祭奠文天祥,痛哭流涕,并作挽詞《登西臺慟哭記》記述其事,抒發亡國之痛及對文天祥的崇拜之情...
成語「薪貴于桂」的故事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擅長辯論,憑一張嘴到處游說。他去楚國要求見楚王,把守宮門的謁者索賄不成,故意陷害他,讓他先住三天,賣給他的東西特別貴。楚王見蘇秦后,談得非常投機。蘇秦說楚國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樣貴...
成語“徙木為信”的典故“徙木為信”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新法公布以后,為使人們相信新法一定要執行,商鞅命人在國都南門處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明誰搬動到北門就賞五十金。有一個膽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們認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描寫「放牛歸馬」的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商紂王荒淫無度,百姓怨聲載道。周武王率領大軍把商都包圍起來,商紂王登上鹿臺放火自殺。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讓士兵回家從事農業生產,把征用的牛馬全部退還,讓全國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描寫「鐵網珊瑚」的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在拂菻國就開始挖掘海底珊瑚了。由于珊瑚是寄生在石頭上,像蘑菇一樣白,一年后就發黃,三年后就發紅,縱橫交錯,千姿百態,是當時的奇珍異寶。漁民乘船到珊瑚洲,把鐵網中沉入水底,用船的力量拖拽而出...
成語“鼎足而居”的典故“鼎足而居”成語故事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后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后被呂后誘殺...
成語故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春秋時期,著名大思想家孔子經常教育人們要講信義,他說:“作為人卻不講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就好像高大的馬車沒有駕馬的倪,小的馬車沒有駕馬的軌,它們憑什么才能行走呢?為人必須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