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殺”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56歲的孔子擔任魯國的大司寇,他上任時頒布了三大法令,實行實價買賣,男女分道而行,款待外國人。當時少正卯出來反對被抓,手下問孔子殺不殺,孔子一向推行“仁政”,主張教育,認為“不教而殺謂之虐。” 就把他抓入牢中...
成語故事「長袖善舞」形容什么意思
范雎和蔡澤,是戰國末期兩個有名的人物:范雎《通鑒》作范雎,是魏國人,起初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因故被須賈打得半死,逃到秦國,化名張祿,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昭王拜他為客卿,后來為相國,封應候。蔡澤是燕國人,先曾游說趙、韓、...
成語“遠水不解近渴”的故事
戰國時期,莊子出游的路上見到車轍里的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求救,鯽魚要莊子找一升水來救它的命,莊子說到吳國和越國去,路過錦江時給它帶很多水來救,鯽魚急了,那只是遠水不解近渴,等到錦江的水來它已變成魚干了...
成語故事:悔之無及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準備攻打齊國,越王勾踐帶人為夫差助威,伍子胥對夫差說越國才是心腹之患,應該除掉,等越國強大了,想消滅就后悔莫及了。夫差不聽勸告,反而疏遠伍子胥并命他自殺。11年后,強大了的越國一舉消滅吳國...
描寫「不知肉味」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到齊國游學,他到郊外散步,他聽到一陣悅耳的音樂,就循聲走去,看見一個老人在樹林里演奏《韶》樂,悠揚的樂聲把孔子心中煩悶驅逐得一干二凈。以后的幾個月孔子一直陶醉在這音樂中,不知道吃肉的味道...
成語故事:欺人太甚
春秋時期,魯國政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家控制,魯定公成為一個傀儡,他聽說孔子主張“君臣綱常”,召見孔子說季平子欺人太甚,不把國君放在眼里。孔子分析魯國的內憂外患,建議他外聯齊國,內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自尋短見」成語故事
賈璉聽從尤三姐的意見,外出公干時遇到薛蟠與柳湘蓮。賈璉極力向柳湘蓮推薦尤三姐,薛蟠也主張親上加親,柳湘蓮同意這門親事并拿出定情禮物托賈璉帶回。幾個月后柳湘蓮聽說尤三姐與姐夫有染要退親,尤三姐當場自尋短見死了,柳湘蓮也出家為僧...
成語“旁若無人”的故事
戰國后期,衛國人慶卿(荊軻)到處游說六國抗秦,遭到趙國的輕視,就去燕國,結識了樂師高漸離,他們志趣相投,經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唱到高興時,時而狂笑,時而相對痛哭,好像這世界上只有他倆,旁人都不存在似的。燕太子丹在田光的引見下,勸說荊軻去刺...
成語故事:「瓜代之期」
春秋時期,齊襄公會同宋等四國伐衛,魯莊公出兵援衛,打敗了齊襄公。齊襄公派大將連稱、管至父去葵丘駐守。他們迫于壓力去了,問派人去接替的時間,襄公隨口說聲及瓜而代。第二年瓜熟時連稱派人給襄公送瓜提醒。襄公大怒,逼得他們造反...
「黃壚之痛」的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尚書令王戎穿著華貴的衣服,乘車經過當時有名的黃公酒壚,這是他與嵇康、阮籍他們以前經常暢飲的地方,不禁感慨萬分,心中也十分悲傷,就對身后的客人說:“嵇康夭折,阮籍亡故,我被俗務纏身,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