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背山起樓”的成語故事
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他在《雜纂》中列出大煞風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上曬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這些都是當時讓人掃興的事情...
描寫「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趙充國奉漢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區叛亂,見叛軍軍心不齊,就采取招撫的辦法,使得大部分叛軍投誠。可漢宣帝命他出兵,結果出師不利。后來他按皇命收集軍糧,造成叛亂,他感慨地說:“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秦瓊賣馬」成語故事
濟南府的秦瓊因公事到潞州辦差耽誤了幾天,身邊的銀子全部花盡,被逼無奈只好把自己的馬牽到馬市去賣,恰好遇上一個老頭引見二賢莊主單雄信,單雄信十分仰慕秦瓊但不認識他,秦瓊也不挑明,賣完馬趕緊離開...
成語故事「馬如游龍」形容什么意思
東漢章帝劉炟即位后,封其父王明帝劉莊的皇后馬氏為太后。馬太后親自撰寫《顯宗起居注》,絲毫不提及父親馬援及兄長馬防的功勞,還要章帝不要聽信大臣的給馬家封侯的建議,說:“我回家看他們門前車水馬龍的,不能再封了。”...
關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老子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提出謹小慎微和慎終如始的主張,他主張:處理問題要在它未發生以前。治理國家要在未亂之前。合抱的大樹是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遠的行程是從腳下開始的...
「乘龍快婿」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春秋時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兒愛上善于吹簫的簫史,就跟他學起吹簫來。秦穆公成全了他們,為他們建立一座鳳臺。弄玉很快學會了吹簫,他們在鳳臺吹簫,引來了鳳凰前來傾聽,并伴著樂聲飛舞。后來簫史乘龍飛去,弄玉也乘鳳飛去...
比喻“一登龍門,身價十倍”的成語故事
唐朝詩人李白從25歲開始游學各地,寫下不少膾炙人口詩篇。但30多歲還沒有入仕,他聽說荊州長史韓朝宗特別喜歡舉薦人才,就寫《與韓荊州書》:“我聽人說‘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一旦被你引薦,那么就會像鯉魚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點金成鐵」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宋朝時期,王安石很欣賞南朝梁國詩人王籍的《入若邪溪》詩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兩句,在自己的《鐘山絕句》中襲改為“一鳥不鳴山更幽”,并向黃庭堅吹噓。黃庭堅認為王安石這樣一改就是點金成鐵之作...
「與虎謀皮」的成語故事
周朝時,有個人愛胡思亂想。 有一次,他想得到一件狐皮袍子。于是他進城去店鋪挑選。店里貨色不少,可是價格昂貴。他垂頭喪氣地離開店鋪,因為他拿不出這許多錢。忽然,他突發奇想,連忙出城直奔山林。他找到了狐貍,求狐貍送他一張狐皮。狐貍聽后拔...
「積羽沉舟」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戰國時期,秦國的相國張儀發現齊、楚、燕、趙、韓、魏六國的合縱盟約十分牢固,就辭去相位,到魏國出任相國,他想勸說魏王與秦國聯合,退出合縱盟約。魏王不聽。秦國就出兵攻打。張儀說魏國如忽視這些不利因素就會積羽沉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