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形容什么意思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游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并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成語故事:輕裘緩帶
西晉時期,巨平侯羊祜都督荊州軍事,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他經常在軍中穿著輕暖的皮衣,系著寬大的帶子,儀態從容,沒有武將的風度氣質,很有雅士的風度。他的居住地沒有重兵把守,還經常因為打獵、喝酒而耽誤軍務...
「二豎為虐」相關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得了重病,夢見體內有兩個小孩,一個說名醫來了快逃吧,一個則說躲到膏肓之間。秦桓公派名醫緩前去為其治病,把好脈后搖頭嘆息說:“大王的病已經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藥力是無法到達的。”沒過多久,晉景公就病死了...
成語故事“東家效顰”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身材苗條,唇紅齒白,十分漂亮,由于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時常用手捧心口皺眉頭,看起來十分嫵媚動人。鄰居丑女東施見了也學她那樣做,人們見了,覺得東施更加丑陋難看...
「唾壺敲缺」的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大將軍王敦憂國憂民,面對當前的局勢總是十分感慨。每次喝完酒后總是吟詠曹操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吟詠一邊用如意敲打唾壺,壺口都給敲破了...
「牧豕聽經」成語故事
漢朝時期,承宮很小就成為孤兒,靠給別人放牧豬羊為生。鄉里徐子盛老師給數百個學生講解《春秋經》,8歲的承宮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邊放豬邊聽老師講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設法請老師讓他進教室聽課,作為交換條件是為師生撿柴草...
關于“心懷叵測”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準備率軍南下攻打孫權與劉備,擔心涼州太守馬騰趁機作亂,就采用謀士荀攸的建議,封馬騰為征南大將軍,騙至許都殺害。馬騰不相信侄兒馬岱說曹操是一個心懷叵測的人,就帶兒子馬休一起去許都,結果被曹操殺害...
「撲朔迷離」成語故事
古時候,有個女孩叫花木蘭,她是個非常勤勞孝順的姑娘。 木蘭織得一手好布,每天,她總是天剛剛亮,就把自己關在織房里精心地紡線織布。 有一天,她卻一直留在自己的閨房,坐在窗前嘆氣。她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她有什么心事。 木蘭在母親的...
描寫「同類相求」的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賈誼認為商朝末年的伯夷與叔齊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是有氣節,孔子為他們樹碑立傳,認為有德行的人會為名節而死。之所以孔子會為他們樹碑立傳呢?是因為同類相求,道德相同的人才會心心相印...
「狐鳴篝火」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被抓去當兵,因大雨耽誤了行程,只好起來造反。造反前陳勝請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在白綢子寫“陳勝王”塞入魚腹,半夜在古廟用竹籠罩上篝火,學狐貍叫“陳勝王”,為起來造勢,第二天就起義,建立張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