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出處:《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于產曰:“人心之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釋義: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一樣,各不相同。故事: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沒有管理這么大...
「蛤蟆夜哭」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艾子在海上航行,晚上停泊在孤島上,半夜聽到水底有聲音傳來,黿說龍王下命令明天要把有尾巴的動物斬殺,它很害怕。蛤蟆聽后也哭了起來,黿覺得很奇怪。蛤蟆解釋它害怕追溯到蝌蚪時代,那也在誅殺之列...
成語故事“生關死劫”
賈寶玉去寧國府游玩,中午在秦可卿床上歇息,夢中暢游太虛幻境,警幻仙子帶領他翻閱了“金陵十二釵副冊”,品嘗百花美酒,欣賞仙子們的《紅樓夢》歌舞,其中《虛花悟》唱道:“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不甚了了」相關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河南太守李膺名聲很大,輕易不接見客人。有個10歲的孩子,名叫孔融,他偏要去見見李膺。 太守府門庭森嚴,孔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大人的親戚。”守門人陪送他去見李膺,可李膺不認識他,問:“你是我的什么親戚?”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
關于“如喪考妣”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魯國人蒙丘向老師孟子請教舜做天子時,他的父親也面北朝見他,堯也率諸侯朝見他,這是否違背禮法?孟子說事實上堯是在年老后才將帝位讓給舜的,堯死時,老百姓如喪考妣,舜率百姓服喪三年,停止娛樂...
關于“春花秋月”的成語故事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大舉進攻與消滅了南平、后蜀、南漢等國。南唐后主李煜不問朝政,只會吟詩作詞,被宋朝打敗,投降后被封為違命侯。李煜感慨地作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關于“敗軍之將”的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時期,漢將韓信率軍進攻趙王歇。趙王不聽參謀李左車的計策,讓韓信用背水列陣的戰術大敗趙軍,并俘虜了李左車。韓信對他特別優待,向他討教攻燕伐齊的策略。李左車說自己是敗軍之將不言勇。韓信更加謙虛終于得到他的輔助...
「買櫝還珠」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后把珠寶裝在盒子里面。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致又...
「狼狽不堪」成語故事
晉朝時,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當時頗享盛名。晉朝皇帝司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幾次都被拒絕了。 原來,李密很小就沒有了父親,4歲時母親被迫改嫁,他從小跟自己的祖母劉氏生活。李密在祖母的照料下長大,也是祖母供他...
「貫虱穿楊」的成語故事
從前紀昌去拜射箭高手飛衛為師學射箭,飛衛讓他練眼睛的基本功,他回家看妻子織布,練就圓睜眼睛一點也不眨。飛衛讓他練把小東西看成大東西,紀昌把頭發上的小虱子看成車輪,飛衛教他射箭,他終于練就貫虱穿楊的射箭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