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心是”「即心是佛」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即心是佛”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佛家所說的“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即心是佛,心外無佛,那么多佛菩薩是誰呢?、佛家所說的“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道是什么、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即心是佛”的詞條資料
2: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3:佛家所說的“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4:即心是佛,心外無佛,那么多佛菩薩是誰呢?
5:佛家所說的“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6:什么叫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道是什么
成語“即心是佛”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JXSF
成語注音:ㄐ一ˊ ㄒ一ㄣ ㄕˋ ㄈㄛ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即心即佛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七卷:“初參大寂,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師即大悟。” 內容來自www.blwype.cn
成語解釋:佛:佛陀。佛教禪宗認為修行無須他求,只要求之于內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成語用法:即心是佛作謂語、定語;用于佛教等。
英文翻譯:The Buddha is in the heart.
成語“即心是佛”的擴展資料
1. 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幫你百度一下:見《達摩血脈論》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在《語錄》中,馬祖道一告訴弟子們: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達摩大師從南天竺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舍惡,凈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是。于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吃飯,長養圣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汝受吾教,聽吾偈曰:“心地隨時說,菩提俱亦寧。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
公益成語:www.blwype.cn
2. 佛家所說的“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意即“見性成佛”。 禪宗講究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有佛性,所謂不假他求。 就是說,佛,不要向外去尋求。佛就在每個人的心里,你能明心見性,你自己就是佛。 所謂佛也曾是人,在禪師眼里,自己與佛是應該平起平坐的。 佛宗用語,是說不須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據記載是馬祖道一禪師提出來的.據<祖堂集.馬祖傳>載:道一’每謂眾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另外,<道一禪師塔鳴并序>也記:道一常說:佛不遠人,即心而證 馬祖道一的禪法具有獨特的內涵,其邏輯推演與理論闡釋,層層遞進。針對修行者而言,有三個層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基礎,確立自信自立;二、“非心非佛”是解脫關鍵,破除妄念偏執;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堅持應世利人。“平常心”是馬祖道一禪法的突出特點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惡、染凈等二元對立的區別性,主張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體現心性、張揚真理。它繼承并發展了慧能等祖師們的禪法思想,也深受《華嚴經》“事事無礙法界”等義理的影響。“平常心”所體現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簡易化等品質,促進了中國禪宗追求大乘入世精神的信仰價值趨向。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礎。 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佛教信仰者,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念、信心,具備人格自立的思想基礎。這就是馬祖道一首先要講“即心即佛”的出發點。在《語錄》中,馬祖道一告訴弟子們: 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達磨大師從南天竺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舍惡,凈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是。于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吃飯,長養圣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汝受吾教,聽吾偈曰:“心地隨時說,菩提俱亦寧。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 在這段話里,馬祖首先肯定即心即佛,然后指出它是達磨所傳的上乘之法,又引《楞伽經》為證。其論證的推理過程是:因為諸法性空無自性,求法者應無所求;三界唯心,心性平等;所以眾生心地佛性具足,即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blwype.cn
3. 即心是佛,心外無佛,那么多佛菩薩是誰呢?
心,就是自心。任何佛菩薩,他的自心都是自己的佛。他的心不是別人的佛,別人的心不是他的佛。所以即心即佛心外無佛是指自心佛,不要錯會。
來自公益成語網:www.blwype.cn
4. 佛家所說的“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
“即心即佛”是說不須向面外求佛,自心即是佛。當人領悟到自心是佛而回歸自己的本性,就脫胎換骨似地進入超越和解脫的境界。每個眾生都是未來的佛,不必向外求,只要時刻關照好自己的內心,努力去修行就好了。擴展資料: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佛還是悉達多太子的時候也是經歷了多年的修行,才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的。所以,眾生佛性本就是平等的,學會關照好自己的內心,自信自立,自己就是佛。如果心不作佛,那么心就不是佛。心作六道。心就好像一張白紙一樣,心中是什么樣子,就會顯現出什么樣子,就好像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一樣。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礎。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即心即佛
摘自www.blwype.cn
5. 什么叫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道是什么
即心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倓虛法師開示說,心是性之量,佛是性之體,生是量之具.則量是體具之量,體是量具之體..........,又說無心是道,無心是無意識分別心,是道,道是法身,是理法聚,又叫理體,是真理所聚.
www.blwype.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