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雌黃」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口中雌黃”的成語故事:
成語“口中雌黃”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kǒu zhōng cí huáng成語用法:口中雌黃偏正式;作賓語;比喻言論前后矛盾。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注音:ㄎㄡˇ ㄓㄨㄥ ㄘˊ ㄏㄨㄤˊ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簡拼:KZCH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近義詞:言而無信、出爾反爾
英文翻譯: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出處: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成語解釋: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沫后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dāng)?shù)脑挕1扔餮哉撉昂竺埽瑳]有一定見解。
造句:議論反復(fù)曰口中雌黃。(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事物譬類》)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