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嚼齒穿齦」的故事
唐朝時期,大將張巡守睢陽,被人尊稱為“張睢陽”。他作戰英勇,而且善于領導。在討伐安史之亂時,他經常大聲呼喊,鼓舞士氣,在一次動員大會上,他情緒激昂,嚼齒穿齦...
成語故事「米珠薪桂」形容什么意思
戰國時期,縱橫家蘇秦擅長辯論,憑一張嘴到處游說。他去楚國要求見楚王,把守宮門的謁者索賄不成,故意陷害他,讓他先住三天,賣給他的東西特別貴。楚王見蘇秦后,談得非常投機。蘇秦說楚國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樣貴...
成語「快刀斬亂麻」的故事
北朝人高歡任東魏丞相時,他想測試幾個兒子的智力,給每個兒子發上一堆亂麻,讓他們盡快理清,大兒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亂,小兒子將亂麻分成兩半然后再分開。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幾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縷縷短麻來受到高歡的夸獎...
「無可厚非」相關的成語故事
新朝時期,王莽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把西漢分封的各諸侯王降為平民,將周邊分封的少數民族王降為侯,句町王不服,就派廉丹和史熊去攻打句町,他們強征民夫加重捐稅,都大夫馮英上書勸他不要勞民傷財。王莽罷免了他,后又覺得馮英無可厚非...
「化干戈為玉帛」成語故事
大禹受舜的禪讓而繼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據說大禹活到了一百歲,死后葬在會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領鯀的兒子,據傳為顓頊(zhuānxù)曾孫,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君。 大禹幼年時便隨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堯帝...
與「割須棄袍」相似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派大將鐘繇攻蜀未成,退守潼關,就改派曹洪、徐晃駐守潼關,才九天時間曹洪丟了潼關。曹操率軍親自攻打潼關,結果被馬超打得大敗,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須,丟掉自己的戰袍,化裝逃回到自己的大本營...
「嘆為觀止」成語故事
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來到魯國,表示愿與魯國結盟世代友好下去,魯國用舞樂招待他。季札精通舞樂,一邊觀賞,一邊品評,當演出《韶箭》舞時,季札便斷定是最后一個節目,說就看到這里吧。魯國人非常吃驚他能預知最后的節目...
成語故事:胯下蒲伏
秦朝末年,淮陰人韓信年輕時文質彬彬,十分斯文。屠中有一個惡少見韓信軟弱可欺就糾集一幫人圍攻他,讓他求饒必須從惡少胯下鉆過,韓信見寡不敵眾就只好忍一時之氣,從惡少胯下爬過。后來他成為一個大謀略家,幫助劉邦成就大業...
成語“鼻頭出火”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曹景宗曾經對手下說他年少時在鄉村里時與幾十個年輕的朋友騎著矯健的快馬獵獐的故事,當時年輕氣盛,把弓拉得發響,跑到平原上去競射獐,渴了就喝獐子的血,十分甘甜,喝后覺得耳后生風,鼻頭出火,十分快活...
與「李廣難封」相似的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中郎將李廣任邊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為飛將軍,聞風喪膽。他一生不被重用,沒有受到封侯的獎賞,最后被逼自殺。他的部將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他的堂兄弟李蔡才能不如他卻官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