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祁奚舉午”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之間權力斗爭十分激烈,范宣子趕跑了他的外孫欒盈,并殺了他的同黨羊舌虎。大夫祁奚向晉侯請求告老還鄉,晉侯問他誰可以接任,他推薦了他的仇敵解狐。晉侯問誰可以擔任中軍尉,祁奚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
「錦囊佳句」的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詩人李賀身體很瘦小,經常帶著一名書童,騎著一匹弱馬,在郊外閑游,看到漂亮的風景,即景生情寫下幾句,放到書童背上的錦囊中。傍晚回家就立即拿出這些錦囊佳句出來整理成篇。每天都有新作品問世...
成語故事:馬到成功
唐朝時期,繹州龍門大黃莊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到20歲時已學成十八般武藝。他一心想投軍報國,父母擔心他并勸阻他。他對父母說:“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與「搖尾涂中」相似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莊子很有才學,楚威王想請他來輔佐朝政,派兩個使者帶上許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邊見到隱居在此釣魚的莊子,莊子對使者打比方說他愿意像保全性命曳尾涂中的烏龜,過著隱居生活。使者只好悻悻而去...
「對癥下藥」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華陀(tuó)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jiǔ)各科,醫術高明,診斷準確,在我國醫學史上享(xiǎng)有很高的地位。 華陀給病人診療時,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出不同的處方。 有一次,州官倪(ní)尋和...
成語「本來面目」的故事
佛教禪宗六代世祖慧能從小聽人念誦佛經,心中有所覺悟,就到黃梅縣東禪寺投奔禪宗五世弘忍大師學習佛法,被秘密授與祖師衣缽,連夜逃到南方,遇到僧人慧明,要求講佛法。慧能說:“不思善,不思惡,這是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成語故事:死不瞑目
東漢末年,涼州軍閥董卓進軍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自任相國。長沙太守孫堅與袁術聯合共同討伐董卓。董卓想嫁女給孫堅的兒子孫權來拉攏孫堅,孫堅氣憤地對董卓的特使李傕說:“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成語故事:「話中有話」
賈母去世,賈府上下為之操辦喪事,因為剛被抄完家,財力不濟。王熙鳳雖然有病,但還是要去操辦。丫鬟鴛鴦堅持要大操大辦,讓老太太風光而去,邢夫人等聽了話中有話,不想到自己不令鳳姐便宜行事,希望王熙鳳不要插手...
「任勞任怨」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春秋時期,晉國相國趙盾想出走他國,趙穿知道后就率200衛兵把晉靈公殺了。太史在朝廷大事冊上寫“秋正月,趙盾在桃園謀害了國君夷皋。”趙盾叫太史改,太史不愿意。趙盾覺得大人物要任勞任怨,于是自我解嘲只有于心無愧就行...
與「被堅執銳」相似的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項梁和項羽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起兵反秦,秦朝大將章邯派王離、涉間率軍圍困趙國,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去救趙國。宋義到安陽后不進軍,對項羽說:“披堅執銳不如你,運用計謀你不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