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摩轂擊」相關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說客蘇秦到齊國游說齊宣王聯合抗秦,他說道:“臨淄有7萬戶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個男人當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多得肩摩轂擊,眾人把衣袖舉起來像帳幕,每人揮一把汗,簡直像下雨一樣,有這樣的實力難道還要屈服于秦國?”...
「家無儋石」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西漢末年,蜀郡人揚雄十分好學,愛好辭賦,他的《羽獵賦》《反離騷》等十分出名,他生活十分清苦,“家產不過十金,而無儋石之儲”。他甘于清貧,從不刻意去追名逐利,他擔任黃門給事郎,侍奉成帝、哀帝、平帝均沒有升職...
「藏垢納污」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莊王因為使臣申舟在宋國被殺,就發兵攻打宋國。宋國派樂嬰齊到晉國求救,晉景公聽從大臣伯宗的藏垢納污的建議,坐視不救,縱容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只好靠自己的力量與楚國協商求和...
「離題太遠」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從前有一個自以為是的文人被人戲稱為博士,他上街買了一頭驢子,按當時的習慣,買家要給賣家寫一份合同。博士鋪開白紙,下筆千言,足足寫了三大張跟驢無關的廢話。賣驢人等得不耐煩就催他快點,他忙說不急還沒寫到“驢”字...
「一龍一豬」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唐代文學家韓愈給兒子韓符寫了一首詩勉勵他用功讀書,詩中寫道:有兩戶人家各生了一個兒子,長相十分相似,經常在一塊兒玩耍,到了12歲左右,漸漸發現他們有了差異,30歲時一個有了成就像呼風喚雨的龍,一個卻像蠢笨無能的豬,簡直是天壤之別...
成語故事:「為善最樂」
劉蒼是劉秀的兒子,建武十五年封東平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劉蒼博學多才,漢明帝對他很器重,每次外出巡視,都把京城交給他管理。劉蒼雖然地位很高,卻毫無驕奢淫逸的貴族習氣,而且很關心百姓的生活,還常常提醒漢明帝,為東漢初年的“太平盛世”作出了重要貢...
「七步成詩」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曹操死后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
「李廣未封」的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中郎將李廣任邊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為飛將軍,聞風喪膽。他一生不被重用,沒有受到封侯的獎賞,最后被逼自殺。他的部將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他的堂兄弟李蔡才能不如他卻官至丞相...
「蝸角斗爭」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傳說古代有一只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尸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不拘一格」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個封建官僚家庭。他從小就喜愛讀書,特別愛學寫詩。14歲時,他就能寫詩,18歲時會填詞,20歲就成了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寫的詩,想象力很豐富,語言也瑰麗多姿,具有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