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附鳳攀龍
秦末漢初,出身平民的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四人因為投靠劉邦而成為顯赫人物。樊噲原是殺狗的屠夫,因娶了呂后的妹妹而“附鳳”被封舞陽侯。酈商被賜信成君,夏侯嬰因救了劉邦的妻兒被封汝陰侯,灌嬰被封宣陵君...
「千乘之國」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年輕時開壇講學,聽者紛紜。休息時,他與弟子們談論各自的理想,子路說:“給我一個千乘之國,即使有內憂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讓它全民皆兵,有勇有謀。”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轉而問冉求,冉求則提倡禮樂興邦...
成語“同甘共苦”的典故“同甘共苦”成語故事
出處《戰國策 燕策》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釋義“甘”甜。一同嘗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一起享,有困難一起承擔。故事戰國時,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史稱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強國,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一天,他聽說郭隗...
「對癥下藥」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華陀(tuó)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jiǔ)各科,醫術高明,診斷準確,在我國醫學史上享(xiǎng)有很高的地位。 華陀給病人診療時,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出不同的處方。 有一次,州官倪(ní)尋和...
「殺敵致果」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春秋時期,鄭國聽從楚王的命令派公子歸率軍攻打宋國,宋國軍隊慘敗,主將華元成為俘虜。交戰中宋軍士兵狂狡作戰勇敢,心地善良。他營救鄭軍士卒卻被淪為俘虜。宋國人評論狂狡自食惡果,打仗本來要殺敵致果的,不能講仁慈...
“嘆為觀止”成語故事
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來到魯國,表示愿與魯國結盟世代友好下去,魯國用舞樂招待他。季札精通舞樂,一邊觀賞,一邊品評,當演出《韶箭》舞時,季札便斷定是最后一個節目,說就看到這里吧。魯國人非常吃驚他能預知最后的節目...
成語「高材疾足」的故事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與項羽爭奪王位一直不分勝負,韓信可以與他們三分鼎足,蒯通勸他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韓信卻選擇了幫助劉邦,結果被呂后騙進長樂宮殺害。韓信到臨死時才后悔沒聽蒯通的話...
比喻“不忘母訓”的成語故事
北宋有名的宰相寇準出身貧寒,愛民如子。手下大臣為他操辦壽辰,送來很多壽禮,擺滿了整個客廳。老奴拿出他母親臨終時作的“寒窗課子圖”,寇準淚如雨下,想起自己母親的教誨,就立刻命令仆人將所有壽禮全部退回...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元朝時期,詩人薩都刺來到南京暢游,他見到這六朝古都,十分高興,登上城樓看四方,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即興填詞《念奴嬌·登石頭城》:“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
「家徒四壁」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漢朝的司馬相如是當時一個有名的才子,不過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財主卓王孫邀請他到家里吃飯,順便讓司馬相如表演他的琴藝。卓王孫的女兒那時候剛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對音樂很有興趣。當司馬相如在宴會上彈琴時,知道文君也在場,就用音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