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子相」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明朝時期,書生王杰與朋友在外喝酒回來,見傭人與賣姜人因為姜價爭論不休。他上前去教訓賣姜的不識好歹,賣姜人回話:“我們小本經紀,如何要打短我的?相公須放寬宏大量些,不該如此小家子相。”王杰氣得火冒三丈上前揮拳便把他打倒在地...
「不可同日而語」相關的成語故事
戰國中后期,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從而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政治活動。弱國聯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當時有個縱橫家,名叫蘇秦。他先到秦國游說秦惠王,結果沒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趙國游說。趙國的...
成語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北宋時,有個州的太守名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為他的名字里有個 登字,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來代替。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
「狗竇大開」成語故事的俄語翻譯
晉朝時期,張玄字吳興,八歲時牙齒缺落,有人與他開玩笑說,你這里怎么開了狗竇?張玄毫不遲疑地回答說:“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弄得在場的人哄堂大笑...
「生死存亡」成語故事
公元前495年,魯定公隆重歡迎邾隱公,歡迎儀式上,邾隱公仰著臉,把玉器高高舉起,態度很傲慢。魯定公很謙虛地接受,孔子的學生子貢目睹了這場儀式。他認為他們沒有按照周朝的禮制去做,他們生死存亡的日子快要到了...
「危在旦夕」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包圍了孔融屯兵地都昌,孔融派太史慈去請平原相劉備出兵救援。太史慈到平原對劉備說孔融目前危在旦夕,盼望出兵前去解圍,劉備立即派精兵3000隨太史慈前去,起義軍見援軍已到,立即解除對都昌的包圍...
「仙山樓閣」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代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等均派人到東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去求長生不老的仙藥,遠遠望去山上禽獸都是白色的,宮殿都是黃金白銀砌成的。遠看如云,到面前則見神仙住在水下,到山上就隱去,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得到...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
「腸肥腦滿」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北齊武成帝高湛的三兒子瑯邪王高儼企圖奪取帝位,后主高緯便調兵捉拿,將軍替高儼開脫說:“瑯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長大自不復然,愿寬其罪。”后主當場釋放了高儼,不久就派人暗殺了他...
「一字不茍」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唐代兩浙觀察使高適過杭州清風嶺題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松露濕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后來過清風嶺時想把“一”字改為“半”字,和尚告訴他義烏駱賓王已早幫他把“一”字改為“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