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奸巨猾」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唐玄宗時期,宰相李林甫是一個老奸巨猾而又陰險毒辣的人,他表面上裝得十分忠厚和善,說話總是甜言蜜語,經常是暗藏毒計,被他陷害的人還認為他夠義氣。凡是唐玄宗信任的人,他總是去巴結、離間,背后進行打擊報復...
「天荒地老」相關的成語故事
唐憲宗時期,詩人李賀到長安應試,因避父親名諱被取笑參考資格,他在酒店里十分痛苦,借酒消愁。主人給他講西漢主父偃和唐朝馬周的故事,他即興作《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成語故事「嫉惡如仇」形容什么意思
西晉時期,朝中大臣大多數(shù)都出身于皇親國戚和名門望族。他們依仗貴族身份享有許多特權,驕奢淫逸,越來越腐敗。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后,后宮竟有近萬名宮女供他享用。當時,有一個叫傅咸的人,任武帝的尚書左丞、冀州刺史,后來又做司徒左長史等。武帝駕崩后,惠...
「眾志成城」的成語故事
東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時,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一件是鑄大鐘。大錢就是幣值高的錢。景王試圖以鑄行大錢的方式來收繳民間的小錢。大鐘即編鐘。景王準備鑄造兩...
成語故事:「排難解紛」
公元前258年,秦國派兵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趙王向魏王求救。魏王派辛垣衍到邯鄲勸趙國尊秦昭王為帝。齊國的魯仲連聽說此事就去見辛垣衍,講秦稱帝的諸多壞處。魏公子無忌奪權出兵解圍,平原君酬謝魯仲連為趙國排難解紛...
成語“南州冠冕”的典故“南州冠冕”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襄陽地區(qū)大名士龐德公的侄兒龐統(tǒng)很有才學。龐德公介紹他去好友司馬徽那里。司馬徽發(fā)現(xiàn)這個18歲的青年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見解也相當獨特,不落俗套,稱贊他是南方士人中的第一人。龐統(tǒng)后來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
「潘郎車滿」相關的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滎陽中牟人潘岳(人稱潘安)長得十分漂亮,文才出眾,20歲就進京城洛陽做官。他經常乘坐華麗的車子到郊外去打獵。一路上被許多婦女圍觀,就連老太婆也爭著往他車上投擲果品表達愛慕之情,每次回來都是滿載而歸...
關于“芝蘭玉樹”的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太傅謝安問眾子侄:“你們又何嘗需要過問政事,為什么總想培養(yǎng)他們成為優(yōu)秀子弟?”大家都不說話,只有車騎將軍謝玄回答說:“這就好比芝蘭玉樹,總想使它們生長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成語“東門逐兔”的故事
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誣以謀反的罪名入獄,秦二世派宦官趙高去審理他的案子。趙高本來與李斯有仇,便乘機把他的家族和賓客全部抓了起來,屈打成招被判死刑,李斯十分后悔從政,在被行刑前對次子說多想與他牽著黃狗到上蔡東門外去獵兔子...
「不忘溝壑」相關的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孟子到各國游說以仁政治理天下,一般要諸侯邀請他才去,學生陳代想不通,孟子開導他:“齊景公打獵用旌旗去喚守獵場的人,那些人不忘溝壑,寧愿犧牲自己也不上前,這證明他們有骨氣。我如果不被邀請就去成何體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