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角之爭”成語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只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尸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繁鳥萃棘”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晉國大夫解居父受到吳國的聘任,在上任的途中,路過陳國的墓門,看到一個年輕的婦人報著幼子在路邊,想上前去調戲她,以發泄自己的情欲。那婦人引用《詩經》的詩句:“墓門有棘,有鸮萃止。”來解圍,解居父只好作罷...
「反風滅火」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漢朝時期,皇帝下詔問劉昆說:“前在江陵,反風滅火,后守弘農,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劉昆見皇帝夸獎他,就推說是偶然而已。左右人都笑他不會表功與木訥。皇帝感嘆地說:“此乃長者之言也。”...
成語“斑駁陸離”的典故“斑駁陸離”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屈原懷才不遇,他多次向楚懷王提出很多建議沒有被采納,與那些貴族階級的政治主張存在很大的分歧。他在《離騷》中寫道:“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駁陸離其上下。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成語故事:「劃粥割齏」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后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陜西西路安撫使期間,...
比喻“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成語故事
公元73年,東漢明帝的高級侍從官竇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歲的班超被任命為假司馬。在這次征伐中,班超立了戰功,深受竇固賞識。不久,竇固派他和軍中的高級參謀郭詢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帶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來到鄯善國。國王開始對他們很尊敬,禮...
「大煞風景」的成語故事
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他在《雜纂》中列出大煞風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上曬裈,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這些都是當時讓人掃興的事情...
成語“老當益壯”的典故“老當益壯”成語故事
東漢名將馬援,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后,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來。這時恰好趕上大赦,以...
成語「投杼之疑」的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與大思想家曾參同名的人在外殺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參的母親那里說:“曾參殺了人。”曾母回答說:“我兒不會殺人。”照常織布。沒多久又有人跑來誤傳曾參殺了人,這時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墻而走...
比喻“京兆畫眉”的成語故事
漢朝時期,京兆尹張敞夫妻十分恩愛,每天都為他的妻子畫眉毛,而且技藝十分嫻熟,畫出的眉毛十分漂亮,當時的皇帝得知后為此召見他們,將他們樹立夫妻恩愛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