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口若懸河」形容什么意思
出處:《晉書 郭象傳》王衍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釋義:“懸河”,瀑布。講起話來像瀑布一樣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也比喻十分健談。故事: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
成語故事:大聲疾呼
唐朝時期,著名文學家韓愈25歲中進士,到了28歲還沒有官職。他便寫信給宰相趙憬,希望能得到任用。等了19天還沒有音信,就又寫《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他在信中大聲疾呼朝廷應像救水火之災那樣來援救和任用那些有才學而面臨困境的人...
「東家效顰」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身材苗條,唇紅齒白,十分漂亮,由于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時常用手捧心口皺眉頭,看起來十分嫵媚動人。鄰居丑女東施見了也學她那樣做,人們見了,覺得東施更加丑陋難看...
成語故事“偃旗息鼓”
《三國志?蜀志?趙云傳》中記載:在一次戰斗中,蜀將黃忠殺死了曹將夏侯淵,并奪取了戰略要地。曹操非常惱火,把米倉移到漢水旁的北山腳下,親率20萬大軍向陽平關大舉進攻。黃忠、張著商議趁夜燒劫魏軍糧草。臨行前趙云和他們約定了返回時間,過期不歸就帶...
「牛鼎烹雞」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在陳留地方有位叫邊讓的人,很有名氣。大將軍何進便將他招來,命他作令史官。朝廷的議郎蔡邕聽說邊讓在何進那里,心想:“邊讓這個人才學不凡,應該作更高一些的官。”便親自到何進家里去,勸說他把邊讓推薦出去,讓他擔任再大些的官。 蔡...
描寫「彘肩斗酒」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08年,項羽率40萬大軍開往咸陽,項伯請劉邦到鴻門赴宴。劉邦到鴻門后,項羽設計讓項莊舞劍助興,乘機想殺劉邦。劉邦手下樊噲沖進營帳來保護劉邦。項羽稱贊他勇敢,就賜他狗肉和美酒,樊噲拔劍切肉就吃。劉邦借機逃離鴻門...
「孺子可教」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后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
成語「萬選青錢」的故事
唐朝工部侍郎張薦的爺爺張文成在唐高宗李治時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歧王李范府里的參軍,因為他不善于巴結,官運一直不好。他想通過科舉考試去解決官職問題,他一連考了八次,每次都是“甲科”均沒有安排,人稱他是“青錢學士”...
成語故事:「牛渚泛月」
東晉時期,豫州刺史謝尚鎮守牛渚,在一個秋天的月夜里帶領手下一幫人,穿著微服在長江上泛游,江面上一船傳來詠詩聲,于是停船傾聽。正逢袁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謝尚于是靠近上船與之相會,兩人結為好友...
「刻畫無鹽,唐突西施」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東晉初年,很有名望的尚書仆射周顗為人特別謙虛。人們總喜歡把他與當時同樣有名望的尚書令樂廣相提并論,說他們兩人都是才學過人、德高望重。周顗謙虛地說:“把我與他相比,是褻瀆了他,那是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