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溝紅葉」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唐僖宗巡視四川帶去宮中侍書宮娥芳子,芳子很有學問,一天她在紅葉上題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題完后就順手拋進水溝,被襄州進士李茵拾到。恰好在一山民家相遇,芳子見到題詩的紅葉,兩人遂成良緣...
「一言為重,百金為輕」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新法公布以后,為使人們相信新法一定要執行,商鞅命人在國都南門處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明誰搬動到北門就賞五十金。有一個膽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們認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成語“擁書百城”的典故“擁書百城”成語故事
北魏時期,飽學多才的李謐博覽群書,他無心去考取功名加入仕途,一生將家產變成書籍,他收集各種書籍并加以審訂。經他審訂的書有四千多卷,他給后人留下的名言是:“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欲罷不能」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顏回是魯國人,和父親顏路一起來跟隨孔子學習。學習一段時間后,顏回嘆道∶“夫子講的道理,越仰望越顯得高遠,越鉆研越覺得堅深,看似在面前,一會又出現在背后。夫子循序漸進地教我,用語言來打開我的智慧,用禮義來約束我的行為,現在我想停止不學也不可能...
「黃壚之痛」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尚書令王戎穿著華貴的衣服,乘車經過當時有名的黃公酒壚,這是他與嵇康、阮籍他們以前經常暢飲的地方,不禁感慨萬分,心中也十分悲傷,就對身后的客人說:“嵇康夭折,阮籍亡故,我被俗務纏身,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
「管寧割席」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漢朝末年,讀書人管寧與華歆從小在一起讀書,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兩人性格不一樣,管寧讀書刻苦,不貪慕富貴,華歆行事浮躁,羨慕榮華富貴,漸漸地管寧厭惡他,就把兩人共坐的席子割成兩半,分席而坐,從此兩人斷絕交情...
成語「輕裘緩帶」的故事
西晉時期,巨平侯羊祜都督荊州軍事,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他經常在軍中穿著輕暖的皮衣,系著寬大的帶子,儀態從容,沒有武將的風度氣質,很有雅士的風度。他的居住地沒有重兵把守,還經常因為打獵、喝酒而耽誤軍務...
「枉突徙薪」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人去拜訪他的朋友,看見朋友家的煙囪豎在灶前,灶前還堆著不少干柴,就建議主人把煙囪改成彎曲的,把干柴移開。主人沒有采納。不久真的發生火災,幸虧鄰居及時救火。主人殺牛來謝這些鄰居,鄰居說該請的是那位提意見的人...
成語故事:「風聲鶴唳」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成語故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古時候有座城市,城門樓起了大火,不遠處池里的魚兒們張望著;“看出什么事了?”魚兒們問。“城門著火了。”一條魚說:“能救救就好了。”“該你什么事,多管閑事,咱們看熱鬧吧,我們在水里又燒不到咱們,快看呢,哈哈……”“你這樣幸災樂禍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