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鐵棒磨成針」相似的成語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
成語“來處不易”的故事
朱柏廬是明末昆山人。他父親在抵御清軍時遇難,他扶著母親、帶著弟妹輾轉流離,極是辛苦。清朝統(tǒng)一天下后,他無心為官,在鄉(xiāng)里教授學生,潛心做學問,說“讀書志在圣賢”。 他的學識很淵博,但他更重視人的品德培養(yǎng)。他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
「得意洋洋」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春秋時期,齊國三朝相國晏嬰身居高位,但行事沉穩(wěn),十分謙恭,而他的車夫卻認為自己能替相國駕車十分得意揚揚。車夫的妻子見了就告誡車夫,應該向晏嬰學習,車夫從此變得很謙遜起來,晏嬰認為他知錯必改表現(xiàn)很好...
關于“點金成鐵”的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王安石很欣賞南朝梁國詩人王籍的《入若邪溪》詩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兩句,在自己的《鐘山絕句》中襲改為“一鳥不鳴山更幽”,并向黃庭堅吹噓。黃庭堅認為王安石這樣一改就是點金成鐵之作...
「不欺地下」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史官吳競與劉知畿十分忠實歷史事實,撰寫《武后實錄》,對張昌宗引誘張說誣陷魏元忠作了合乎事實的記載。后來宰相張說要求吳競修改。吳競說:“劉知畿雖然故去,我不能讓他在九泉之下受到誣陷,我不能徇私舞弊去篡改歷史。”...
「魯戈回日」成語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傳說周武王率領諸侯討伐殷紂王,旌旗飄揚,殺聲四起,戰(zhàn)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魯陽公愈戰(zhàn)愈勇,敵人望風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魯陽公舉起長戈向日揮舞,吼聲如雷,太陽又倒退三個星座,恢復了光明,終于全殲了敵軍...
描寫「宴安鳩毒」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邢國遭到北方的狄人的侵略,其向齊國求救。相國管仲立即向齊桓公報告。齊桓公有些猶豫不決。管仲說:“我們對周公的后代不能不管,一個國家如果沉湎于安樂當中,就像鴆毒一樣。”齊桓公決定發(fā)兵救邢國...
「不問不聞」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大觀園內只有李紈一個寡婦,她原是賈珠的老婆,賈珠死后,她與五歲的兒子賈蘭相依為命。她出身金陵名宦家庭,知書達理,她青春喪偶后,雖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對外界一概不問不聞,就知道侍親養(yǎng)子,是一個賢妻良母...
「絕色佳人」的成語故事
漢朝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長安發(fā)展,李延年進入皇宮樂府,他向漢武帝推薦他妹妹是絕色佳人,一見傾城,再顧傾國。漢武帝十分高興就召見李延年的妹妹并封她為夫人,生下昌邑王劉賀,漢武帝十分寵愛這個絕色夫人...
「三年化碧」的成語故事
周朝時期,劉文公的大夫萇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氣。他因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權貴,蒙冤被周人殺害,傳說他被殺的當時,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這些干血塊全都化為碧玉...